梁春莉一臉苦悶,“沒想好呢,我娘先讓我在家下地,又說等忙完秋收出去看看,給人家翻手套。前兩天趙玉芹回來,我娘去她家坐了一會兒,又想讓我跟著趙玉芹出去干。”
梁春莉有個小兒麻痹癥的哥哥,家里生活也不富裕,但是她從小還是受寵的,至少在讀書的時候都不用下地干活的。
她和林妍同歲,也是小生日,讀一年級的時候原本人家不要,讓她們倆等九歲再上學,可林妍不想等,她也就跟著去了。她從育紅班就喜歡跟著林妍玩兒,讀書以后更是喜歡抄林妍的作業,讓林妍給講題。而她性情嬌憨從不耍心眼,更不背后說三道四,林妍也喜歡跟她玩兒。
可惜梁春莉學習不行,也沒有那種鉆研的韌勁,所以沒考上高中,只能早早地謀生活。
林妍想了想,前世梁春莉來年好像跟著她堂姐那一群女孩子去青市了,說是做保姆還是什么的。
梁春莉她娘總說她工作忙,人家東家不讓回來,高薪聘請她過年在那里伺候老人,所以林妍回家的幾年都沒見過她。
總有一些婆娘嚼舌頭說村里那些女孩子跑出去不務正業,說是做保姆、做工,其實很多是做那職業去了。
前世林妍不懂,因為和林母不對盤,對母親那個年齡的中年婦女天然有一種敵意,覺得她們就會嚼舌頭,污蔑人家。除了趙玉芹,是趙玉蓮親口跟林媛說的,其他人林妍并不肯定人家是干嘛的。
林妍也沒有更好的建議,畢竟一個人能否賺錢受她性格、見識、能力的約束,并不是想就可以做到的。
看一個人出去幾年,回來就是大款了,不需要說她干了什么,怎么一個歷程。可如果是自己親身出去幾年,很多人就是多吃幾年苦多受幾年罪多熬幾年日子罷了,要說改變也并不會有太大改變。
不過如果梁春莉她娘讓女兒跟著趙玉芹出去干,那怕是不妙,梁春莉她娘是知道還是不知道呢。
林妍“秋收完了你先去縣城看看,我看那邊開了不少鋪子,肯定需要人手。還有人家需要保姆的,你要是能幫忙做飯照顧孩子,其實也挺好。”
一中校園附近開了不少鋪子,雜貨鋪,文具鋪,早餐鋪,小飯館之類的,只要生意好的,肯定需要人手。
梁春莉性格嬌憨,沒有攻擊性,當員工或者帶孩子都挺合適的。
普通人沒有本錢沒有路子肯定不敢花大錢張羅生意,頂多給人打工拿死工資。
梁春莉“那我跟我娘說去縣城看看,我不想跟趙玉芹”她欲言又止,似乎也是聽到一些風言風語,但是又不好說出來。
林妍略一猶豫,要是可以的話回頭問問韓衛紅和柳傳志等人,看看有沒有活兒介紹給她。
別人她不會多管,主要是梁春莉從小和她關系挺好。
他們有的就后悔,“還是你們厲害,早知道當初我也好好學習。”
梁春莉卻道“我是學不進去學不會,再給我機會我也學不好了。”能讀完初中就挺不錯了。
林妍鼓勵了他們一通,時間差不多他們就告辭。
林妍送他們出去,單獨和梁春莉說了兩句話,讓她先不要跟趙玉芹出去,回頭去縣里的時候叫上她一起。
梁春莉聽了很高興,“妍妍你真厲害,那我等你。”
傍晚林母回來,林妍跟她講明天一起去姥娘家,住兩天再和三寶一起去學校。
林母現在也沒什么好反對的了,閨女大了,管不住,去就去吧。
林妍就發現其實前世如果她能堅持鬧一鬧,林母也沒法真反對她去姥娘家,是自己前世畏首畏尾,怕惹惱了林母不給錢讀書吃飯,就被拿捏著。
所以一個人沒有獨立的經濟只能依附于人的時候,遇到爭執自己的氣先短了,根本不敢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