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媽就悄悄推了大舅一下,讓他說話。
大舅猶豫一下不知道怎么說。
大舅媽就道“妍妍,天暖和起來,這就要耕地種棉花。你姥娘姥爺先不過去,在家里幫忙做幾天飯,等不忙了再過去啊。”林妍微微蹙眉,她忘記這個,原本以為自己租房子就能把姥娘姥爺接出去。他們都一把年紀,她不想讓他們在家里操勞。
說是在家里做飯,可哪一次姥爺都是跟著下地的,晚上回來累得老骨頭散架一樣疼,可他還不能說。老人家自然是盡可能多幫孩子干活,讓孩子們輕松一些。
可一把年紀,做到什么時候是頭兒
林爺爺和林奶奶比姥娘姥爺年輕十幾歲,他們早就不下地,都是麥收、掰玉米的時候在場里幫一下忙,也不會去各家幫忙做飯什么的。
林妍覺得姥娘姥爺也該享福了。
不等林妍說話呢,林母道“妍妍,你回去給你爹打電話,讓他也趕緊回家,咱家也得種棉花了。好歹現在外面人開拖拉機進村給耕地,不用自己耕地了,要不還麻煩呢。”
林妍小時候還是自己家用牲口耕地,一忙就是好長時間,現在都是拖拉機耕地,有聯合收割機割麥子,輕快了很多,也就是秋收玉米什么的還得自己手掰、刨玉米秸,暫時沒有機器專門收。
林妍“讓我爹請假他一個月五百多塊錢,回家種棉花,這棉花能賺多少錢”
林母“管他多少錢,那也是地里的活兒,不能耽誤。”
他們常年種地勞作習慣了,地里的活兒大過天,什么事兒都得給農忙讓路,所以哪怕結婚都得放在農閑時間。
林妍也能理解,以往老百姓都是地里刨食兒,地里不出產糧食,一家子就要挨餓,養成他們農活第一的習慣。
可現在不一樣啦,林父在鋪子里一個月五百,如今他也越來越認真,不再出錯,也是可以拿到550甚至更多的。
讓他丟下鋪子回家,那可就得不償失。
等以后大家都在城里工作,父母們的觀念轉變,又覺得工作最重要,哪怕家里有事兒也不讓孩子請假耽誤工作、
現在還是老觀念呢。
林妍“正好我大舅二舅都在,要不我們好好地算算種棉花能賺多少錢”
不用林妍算,大舅和二舅就開始數算,“這耕地一畝地得十幾塊,施肥加種子又得三十。等出了苗得鋤地,大一點就得拿叉子,打農藥,拿頂心,還得追復合肥。夏天蟲子多的時候,那是天天都得打藥,要不就把花蕾咬一地。拾棉花的時候又得天天忙活,一直忙到中秋節以后才拔棉花柴。”
一個勞力一年被拴在地里。
“要說賺多少錢,刨除本錢,其實也賺不到多少。”
大姨“你們別忘了,這可是有皮棉任務的,都在農業稅里呢,不種到時候扣你錢。”
林妍“我聽說這兩年市里正在研究取消農戶棉花種植計劃,以后就不強制種。”
前世她對這個有挺深刻的印象,因為往年都種棉花,只要種她就得下地幫忙。今年大家還種了棉花,結果汛期雨水大,很多棉花都爛在地里,后來大減產。政府直接取消了當地的皮棉任務,以后本縣都不用再強制種棉花。
再后來農村連農業稅也取消掉,農民就更輕松,最后種地還有補貼,結果大家都不愛種,紛紛跑城里去打工呢。
大家都很好奇,紛紛問是不是真的。
韓慕陽“是真的。”
其實聽收音機、看電視新聞也時常能聽見類似的話題,有些地方已經陸續取消,那本市本縣肯定也快了。
以前大家不會聽林妍一個小姑娘說這些大事兒,可現在她認識不少人,還有領導級別的,市報還刊登她的文章,她還剛去省里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