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搭上一個單位的食堂,那就有穩定收入。
這鄉下油坊生產的油,哪怕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多少人都稀罕呢。反正經濟越發達,很多人就越覺得鄉下產的自然純粹,更加健康。
被林妍這么一說,二舅媽道“妍妍說得對,咱也膽子大點,去試試唄。要是不行,大不了再回來走街串巷,也沒虧什么。”
房子買了總歸是在那里的,以后兒子說不定要住呢。
二哥對去縣里住還是挺期待的,要說讓他去省里市里,他不敢。畢竟沒有文化,也沒見過多少世面,去陌生的大地方很容易迷失自己,融入不進去,如果遇到事情都不知道怎么處理,也容易孤立無援。
縣城就不一樣,縣城離家不是很遠,而且也有村里人在那里工作,有事情都能招呼一聲,讓他心里踏實有安全感。
既然他們同意,林妍就讓他們籌錢,要是想把店里的錢拿回來也可以,我會跟韓慕陽說的,要是另外能湊夠錢,那就再湊也行,反正多準備著總沒錯。
林妍和三寶回到縣里,三寶去店里上班,林妍則找黃建設幫忙找房子。
這是他從小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人頭數、地段熟,就連縣城以前破破爛爛的小鄉村模樣他都記得呢。
說起來縣城也就是這三十年發展的,往前二十五年還破破爛爛的呢。
所以現在除了政府機關以及一些大的國企單位、國企改私企工廠,他們有三四層的紅磚辦公樓和宿舍樓以外,城里大部分民房都是平房。
不過她聽胡淑琴說縣城西邊有片空地正要蓋新的樓房,到時候就是五層高的小高層,可比那些筒子樓宿舍樓什么的好多了。里面都是二居室、三居室,戶型寬敞明亮,甚至還有地下室呢。
這批樓什么時候蓋的林妍不知道,不過前世李玉中專畢業后回縣城工作,他姑姑出錢幫他買的縣城第一座商品房小區,應該就是這個。
01年左右買的,兩房兩廳一廚一衛,80平方左右花了6萬塊。
雖然后來大家都懊惱那時候那么便宜沒買房,可實際對于當時普遍工資才五百左右的縣城來說,750的房價依然是天價,家里沒有積蓄的根本買不起。
而且按照林妍的眼光看,戶型大部分很挫,只有那些三室的才好一些,犄角旮旯的二室戶型都不算好。
林妍不想等那個商品房,屆時她都畢業走了跟她沒關系,她只管解決眼下需求。
現在縣城人基本都有工作,不管是紡織廠還是棉油廠、毛巾廠等等,單位都有宿舍,也會分配婚房,雖然就那么兩間,可比起灰突突的沒有暖氣、自來水的民房自然好得多,尤其那些早年泥磚混蓋的房子。
有些人就把老房子賣掉,都搬到單位宿舍去住。
也有孩子有出息,考上學分配去大城市工作的,單位分了房子自然也不會回小縣城來住。孝順的就會把爹媽接出去,家里的老房子沒用,也會想辦法轉手。
林妍不想去買那些被轉手的單位宿舍樓,這種產權容易有問題,她要買那種產權清晰的老院子。
這種院子買下來,過兩年這一片要蓋商品房,自然就會拆遷。
黃建設幫他們問了兩天,看了幾處房子,結果不是地段不好就是房主獅子大開口,林妍都沒看中,倒是二哥和二舅他們要求沒那么高,他們在黃建設說的幾處房子中各自挑到了合適的。
二哥因為收廢品,對房子的要求不高,大一點就行,位置偏點無所謂,這樣價格還便宜呢。
有個院子在城邊上,開三輪車去鋪子不用二十分鐘,院子挺寬敞,三間紅磚瓦房還帶兩間泥坯房,是80年代蓋的磚瓦房,要價四千塊。
二哥看上這個院子,黃建設幫著還價,3800買下來。
二哥買房子沒用湊錢,這多半年他收廢品、賣二手貨,賺了有四千塊。他平時吃喝用都是家里的,也沒不良嗜好,這會兒正好用來買房子。
另外一個院子在城里,開車去鋪子十分鐘左右。
這個院子是86年蓋的,也是三間紅磚瓦正房,帶著一間不大的老青磚廂房。因為這一處在城里,所以雖然小點價格卻比二哥那個貴,要價就四千五,最后黃建設給砍到四千二。
二舅媽雖然沒出去賺錢,但是她種地二舅換油,好歹的也有兩千進賬。
她也不要林妍從鋪子里給她退錢,她把鋪子當銀行,利息還多,她就想賺錢攢錢,不想往外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