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看上這個花瓶,自然不是凡物。光是瓶身的花紋,便不同尋常。
彩色如意云紋,是乾隆皇帝的專屬圖案。若民間膽敢仿造,那叫僭越。
這是一件乾隆御用之器。
瓶子背后附有一首乾隆御題詩一瓣名香靜里焚,篆煙縷縷白如云。幽情未許旁人,手自翻書到夕曛。
這也是乾隆慣用的小伎倆,瘋狂炫技,四處題詩。
詩旁還有兩枚印章,一個寫著乾隆宸翰即乾隆皇帝親筆。另一個是惟精惟一意即用功精深,用心專一。
結合這只瓶子的特征,它的專業稱謂應該是清乾隆黃地軋道洋彩如意耳開光御題詩紋壁瓶。
壁瓶,顧名思義,就是個花瓶,一種掛在墻上的裝飾瓶。
作為一件瓷器,能做到美而無用則是最大的褒揚。而花瓶并不是一開始就達到無用的境界的,起初也承載實用功能。
最終將實用發揮到極致的就是壁瓶。
壁瓶的起源,最早見于明代萬歷年間,器形有葫蘆式,瓜棱瓶式,蓮花口式等。最常見的器形如花瓶的一半,即從縱面剖開的半個花瓶。
從明朝誕生,到清朝最盛的時期,最喜歡壁瓶的人,莫過于乾隆爺。
不但臥室中要掛,書房中要掛,連御輦也要掛。
有統計顯示,故博收藏有兩百四十八件乾隆時期的各式壁瓶。
其中的一百三十八件壁瓶上有不同體例的乾隆御制詩。
陳宇看上的這件隆黃地軋道洋彩如意耳開光御題詩紋壁瓶,不在故博檔案之中,算是流落民間的第一百三十九件。
至于價格,那就標榜故博那一百三十八件同款的價格。
閉著眼睛賣,七百到八百萬。稍微包裝營銷一下,溢價至少四倍。
這個小商品攤位的老板,眼皮子底下擺著幾百上千萬的大寶貝卻視而不見。只能說,眾生百態,各有各的緣法。這位老板,沒有富貴命。
老板給這件壁瓶標價七十八塊錢,陳宇聽了不做表態。
陳宇潛意識把這個地方當成了古玩市場,不管啥東西,小販必定會吹得天花亂墜。陳宇便在等候老板吹牛比,然后加以揭穿,來個一刀切的兇猛砍價。
誰知,老板非但沒有吹牛比,反而皺眉催促道“七十八,你買不買”
陳宇這才反應過來,這里不是古玩市場,是小商品市場。
古玩行的那一套,在小商品市場不適用。
這下好,連砍價環節都省了,陳宇差點忍不住笑出聲音。
“買,買”陳宇掏出手機,準備掃碼。攤位老板不吹牛比,他也不打算砍價。有一說一,幾百上千萬的寶貝,人家賣七十八塊錢,陳宇要是還砍價。
多少有點喪良心。
然而就在這時,一道不和諧的嗓音響了起來,頤指氣使道“喂,賣貨的,你這攤位上的二手老年機咋賣,插上卡好使不,能打電話嗎”
“電量足不足買了它,影響我開法拉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