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把對三代禮制的仰慕、對精美器物的喜好都融入到了他們的美學追求之中,從而創作出簋式爐這種仿商周青銅簋的瓷器器型。
這件宋代官窯簋式爐,呈橢圓形,口緣下有二道凸弦紋,腹圓鼓,矮圈足,足圈外移。附耳作立獸形,半環狀獸身中空。
全器釉色粉青,厚腴,微有流動性。口沿及足圈處均鑲銅扣棱。六角形的紋片多半無色,為俗稱之冰裂紋。
宋代的簋式爐,既可處廟堂之高,又可處江湖之遠。雖脫胎于上古禮器,卻褪去了威嚴的感覺,帶上了精致典雅的氣息,體現出秀美內斂的大宋風韻。
這是件相當精美的宋瓷,釉色,工藝,造型,完全對得起它一億兩千萬的價格。挑剔的古賀川能選中它,說明它確實非常精美,是宋瓷中的精品。
然而古賀川卻皺著眉頭,久久不語,一直在用高超的眼力觀望著它。
理由很簡單,精美之余,古賀川覺得,它不到代。
古玩店主嚇得都快癱軟在地了,若是把贗品推薦給川少爺那還了得
自己這個古玩店還干不干了
古玩店主圍著古賀川,賭咒發誓地不停解釋。
這件宋瓷是他們店鋪新收過來的鎮店之寶,各種儀器的檢驗均沒有問題,應該不是假的,希望川少爺千萬不要多想。
古賀川面色深沉,不理會古玩店主所說的話,曼聲道“你說它不是贗品,那它表面的賊光你怎么解釋我古賀川有錢,但我古賀川不是傻子。”
“一億兩千萬,買一件布滿賊光的瓷器,你讓我的顏面何存”
對賊光的通俗解釋是新瓷器表面刺眼的釉光,也稱之為火光。不難理解,任何瓷器都必須經過高溫燒制,所以便有了火光之稱。
但為什么要叫做賊光呢
那是因為,一個賊字,便挑明了一切。賊者,賊眉鼠眼也,梁上君子也,不勞而獲也,弄虛作假也。總之,盡是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常有賣家拿新東西冒充老東西,真正懂行的人一眼便可看到新東西那層浮在表面的賊光。做得再好再真,那層光也是浮上去而不是長上去的。
老東西的光,是皮膚,是骨肉。新東西的光,則是衣服,是脂粉。
歲月這東西是容不得說謊的,一個光足以涵蓋和說明一切。
眼力一般的普遍人,或許一時難以察覺。但以古賀川的眼力,輕松捕捉到這件宋瓷上的賊光,完全不是問題。
聽了古賀川的話,古玩店老板的臉都綠了。
川少爺什么眼力還能有看錯的時候自家店鋪鎮店之寶是贗品,又好死不死把贗品推薦給川少爺,完蛋了,要死人了
經過古賀川提醒,在店鋪門口聚集的圍觀群眾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我說那件美輪美奐的宋瓷,總覺得有哪里不太一樣呢”
“表面竟有一層不易察覺的賊光,是贗品”
“敢拿贗品挑戰川少爺的眼力,恐怕有人要完蛋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