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鉛釉陶三彩鳳首壺十分名貴,全劇組都在注視著男演員唐僧喝下從壺里倒出來的茶,卻無人懂得,這茶壺是能讓人一輩子衣食無憂的大寶貝。
在他們看來,這花里胡哨的茶壺,不就是道具組為了節約成本,從古玩市場地攤上批發回來的嗎,能值幾個錢
要么說,有的人沒有富貴命,稀世之寶擺在眼前卻渾然不覺。
而陳宇,除了清代俏色玉鴛鴦和唐代鉛釉陶三彩鳳首壺,又發現了劇組擁有的第三件值錢古玩女兒國國王給唐僧蓋通關文牒時,拿出了一枚方印。
陳宇的眼睛悄無聲息迸射出兩縷寒芒。
祺皇貴太妃之寶銀璽
銀璽尺寸高10厘米,邊長127厘米,璽以銀為材,座上有一龍,龍首高揚,長須自然卷曲,神氣威武。龍體刻畫極其精致,可看見一片片細小的龍鱗。印面呈正方形,鐫陽文滿、漢兩種文體的篆書“祺皇貴太妃之寶”七字。
龍鈕印是尊貴的象征,只有皇親國戚才能使用,此印即是清朝皇族用印。
它是尊號寶璽,只是一種尊貴的象征,而非實用器,鑄成后存于內務府。
從印文和鈕制看,這枚太妃印反映了清王朝的后妃用印制度,是研究清朝歷史的重要物證。不僅如此,它更承載了其主人、祺皇貴太妃一生傳奇經歷。
一般來說,清朝嬪妃入宮侍君,都要經過選秀環節,由內務府統一安排。
可凡事都有例外,歷史上有部分嬪妃并沒有經過選秀,她們有的是皇帝登基前府邸的舊人,有的是皇帝外出巡游看上帶回宮的。
還有一種更霸氣,直接跳過選秀程序,由娘家保送進宮。不過整個大清朝享受到這個待遇的嬪妃僅此一例,她便是咸豐帝的祺嬪,佟佳氏。
佟佳這個姓氏歷來名人輩出,在大清是相當顯赫的家族,當初努爾哈赤的第一位元妃,就是這個家族的女人。
因此毫無疑問,佟佳氏能跳過選秀直接入宮,仰仗的也是家族平臺。
在第一次鴉戰后四年出生的佟佳氏,比咸豐小十三歲,她的父親是御前一等侍衛,相當于皇城禁軍統領兼皇帝的貼身保鏢,這個官職可不是隨隨便便當的,必須從上三旗中選,可想而知佟佳氏的娘家有多顯貴。
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當了皇帝的貼身保鏢,日常接近皇帝的機會自然不少,于是這名侍衛就在咸豐面前經常提起自己的女兒,話里話外贊揚女兒聰慧賢德,咸豐聽多了,也來了興致。
于是在咸豐八年,恩準十四歲的佟佳氏進宮,一入宮即獲得了嬪位。
要知道,清朝嬪妃晉封,是得從低級位分開始一級一級晉升的,慈禧初入宮時,也只是貴人,生下同治為皇家延續香火立下大功才得以封妃、封貴妃。
而這位佟佳氏一來就封嬪位,這在當時的后宮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只可惜祺嬪的好日子并沒有持續多久,她雖因家族勢力獲得了嬪位,可并不得寵,也沒為咸豐生下一兒半女,到了咸豐十一年,咸豐病逝于熱河行宮后,年僅十七歲的祺嬪就徹底成了深宮寡婦。
同治登基后,祺嬪被封為皇考祺妃。可彼時,大清已成了東西兩宮皇太后的天下,那些仍處花樣年華的太妃們只得忍受深宮寂寞,再無出頭之日。
光緒登基后,她再一次被晉封為祺貴妃。光緒三十四年慈禧、光緒雙雙離世,大清的喪鐘已敲響,帝國夕陽西下。
宣統登基,已然白發蒼蒼的佟佳氏被晉封為祺皇貴太妃,并在宣統三年,賞賜給她祺皇貴太妃之寶銀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