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換個思路后,陳宇便準備出城,去津衛轄區內的薊縣。
他去薊縣的原因很簡單,答案只有三個字朱顯槐。
沒錯,又是朱顯槐,又是那個和陳宇因果頗深的明朝閑散王爺。
朱顯槐為人浮夸奢侈,在楚府宗理的位置上干了一段時間便被開除了。丟掉正式編制后,他浪蕩于江浙魔一代,以王爺的身份經商,網羅天下財富。
陳宇開了他的墓后才發現,這老小子生前企圖謀反,但悲催的是,窮其一生,始終沒找到什么比較合適的機會。
朱顯槐的計劃比較樸實,那就是先找到傳國玉璽,以印證自己受命于天的造反合理性。
在朱顯槐生前所著的少鶴詩集中,便隱晦提到了他對傳國玉璽確切位置的猜想。三個地方分別為草原、津衛、蓬萊。
出于種種原因,一直到死,朱顯槐都沒來這三個地方尋找過。
于是陳宇得到少鶴詩集后,便以此為線索,開始了追尋。
陳宇北上第一站就是草原,可惜在那里并沒有找到傳國玉璽的蹤影。
趁著此次來津衛,他覺得,是時候去印證一下第二條線索的真偽了。
畢竟三個地方,三條線索,朱顯槐也沒親自證實過,要陳宇去驗證。
朱顯槐猜傳國玉璽可能在津衛薊縣,那是有一定根據的。
朱顯槐是嘉靖年間的閑散王爺,那時明成祖朱棣已經死了好久了。
眾所周知,皇上本來輪不到明成祖朱棣做,是他在朱元璋死后心生不滿,于是以燕王的身份從京城起兵造反,最終奪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
朱顯槐聽到過這樣一個傳說朱棣在京城起兵前廣募天下豪杰,其中便有一個名叫閔和的豪杰找到朱棣,說王爺你這是造反,光打個清君側旗號遠遠不夠,還需要別的方式,來證明你造反的合法性。
朱棣問閔和;用什么才能證明我造反的合法性
閔和回答道傳國玉璽。
朱棣冷笑道傳國玉璽遺失多年,我父皇朱元璋曾多次號令大軍橫掃北方草原尋找,亦無所獲,我去哪兒找它
閔和堅定道我能找到。
就這四個字,當即把朱棣給震懾住了,賞賜閔和財寶絹帛,以國士之禮待之,親自拜托閔和,務必在他起兵之前,把傳國玉璽給找出來。
清君側,說得好聽,明眼人誰不知道,朱棣是明擺著造反。
可如果朱棣有傳國玉璽就不同了,當年始皇帝鑄造傳國玉璽,說它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執此璽者,稱皇。
要知道,古代的皇帝自稱天子,認為自己是老天爺的兒子,自己這個皇帝,是老天爺封的,由自己來代替老天爺,管理天下蒼生。
歷史書上,這叫君權神授。
而傳國玉璽本身,便是君權神授的最好信物,最起碼老百姓很吃這套。
若真有了傳國玉璽,朱棣還用得著掩耳盜鈴地去叫嚷什么清君側
因此,朱棣在起兵前,對閔和這位豪杰懷抱著很高的期待值。
當然,后世的我們知道,朱棣沒找到傳國玉璽,他造反的口號依然是清君側。那是因為,閔和帶著朱棣賞賜的金銀財寶,死在了去找傳國玉璽的路上。
閔和意欲向東,趕赴蓬萊。然而一出京城,剛到津衛,他便一命嗚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