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家壓箱底的這面大鼓,就是一面汾鼓,即戰鼓。
相較于戰鼓本身,最先映入人們視線的,是它殺氣沖天的鼓架。
鼓架上飾一組人物,反映了兩軍交戰時的場景。
其中一方將士,為首是一位通體鎏金的騎馬將軍,四周為一群裝備精良的士兵。另一方為辮發的虎狼蠻夷,均為步兵,似乎裝備不如敵方,已被擊敗。
紋飾四周,由八對騰蛇構成,蛇身互相纏繞并鑲嵌著綠松寶石。
騰蛇,亦名螣蛇,也叫飛蛇,是一種仙蛇,能興云霧而游其中。
山海經中有又勾陳騰蛇之說,指騰蛇為一種星宿,與神獸勾陳并列,風水地位僅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之下。
這種大氣又華美、散發神秘氣韻的鼓架特征,是楚文化獨有的代表性器物,只在戰國時期的楚墓中有少量發現。
它不僅是鼓架,上頭的紋飾更是記載著這只王師狂勝蠻夷的輝煌功績。
既是戰鼓,在鼓架上記錄王師狂勝蠻夷的功勛,自然是為了提升士氣。
“鼓架上的紋飾是”老狐貍瞇著眼睛查看,忽然想起了什么,沉聲道“楚王伐夷竟然是戰國時期的楚國,南征蠻夷狂勝得歸的景象”
“什么楚王伐夷”除樂家族人外,觀禮席和評委席再次驚呼連連。
在場的沒有傻子,自然能夠瞬間明白。
如果鼓架上記錄的是楚王伐夷,那么樂家抬上來的這面大鼓
楚鼓
在通訊并不發達的古代,軍鼓是一種號令大軍的工具,更是為大軍提升氣勢的重要樂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軍鼓的作用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楚王伐夷為華夏的實際控制領地,向南方推進,具有重要意義。
這樣重要的軍鼓,居然一直被樂家秘密收藏著
相較于顯眼的鼓架,楚鼓本身的造型便沒什么好說了。
畢竟是軍鼓,不是宴會上表演的樂器,花里胡哨純屬多余。
它造型古樸,大氣磅礴,身上有歷史給它留下的斑駁痕跡。
除了鱷魚皮,獸皮也是華夏古典大鼓經常使用的鼓皮材質。
這面楚鼓,鼓皮便是獸皮制成的,條紋相間,像虎皮。
“咦”可是很快,有人發出疑惑,不解道“看條紋,像虎皮。問題是,它的顏色怎么是藍黑色的有藍黑色條紋的老虎嗎”
周圍的人立即搖頭,說道“沒見過,沒聽說過稀有的老虎種類,只聽說過白虎、金虎、雪虎,不知道什么種類的老虎,有藍黑條紋”
人們尚在議論紛紛,老狐貍和陳宇的眼珠子,卻直勾勾盯著這張鼓皮。
老狐貍吃驚道“乖乖,藍黑虎皮。今天斗樂,竟然順便破解了華夏歷史一大謎團,那就是大麟獸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