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能被樂者家族視為吹管樂器方面的鎮族之寶,代理族主夫人親自請出來的排簫,不可能是凡物。
這件排簫,是玉質的,即玉簫。
玉就是很普通的古玉,單看玉質不算罕有。
但看古字,凡是懂玉的,尤其是懂高古玉的,眼珠子差點瞪出來。
其中,就包括陳宇和老狐貍,這兩個華夏一等一的鑒寶大師。
世界級玉石雕刻名家,蘇晴,亦瞪大了美眸,感到難以置信。
這件玉簫的年代,能追溯到夏朝以前,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交界處。
再準確點說,黃帝時代。
舊石器時期末期,華夏人已經開始使用玉器了。
黃帝時代,華夏人對玉器的使用,已初具規模。
樂家鎮族的玉排簫,便是黃帝時代的樂器產物。
雖不如賈湖骨笛久遠,但它是玉制的,更加具有文明的氣息。
這不是重點,讓陳宇和老狐貍心驚肉跳的,是玉排簫上面的符號。
玉排簫上的一連串符號很神奇,是刻在簫管內部的。
這說明,在采玉制蕭之前,那個時代的工匠,便準備記錄什么。
對,記錄
黃帝時期,華夏已經出現文字,只是極為原始。與其說是文字,不如說是記事的符號,是一種簡化的圖案,即象形文字。
玉排簫簫管內部的一連串符號,是黃帝時期的象形文字
只要破解那一連串象形符號,便能知曉它的來源和出處
那一連串象形文字,大致的意思是一個頭戴王冠、十分霸氣的人,命令另外一個人,去一個山谷里砍伐竹子,專挑那些有孔和厚實的竹子砍伐。
等把有孔的竹子砍伐回來后,頭戴王冠的小人命令砍竹子的人,把十二根裁剪好的、有孔的竹子,用繩子綁在一起,嘗試往里面吹氣。
十二根被裁剪好、綁在一起、有孔的竹子,竟然有聲音
頭戴王冠的小人大喜過望,命令砍竹子的人繼續制作這種東西。
砍竹子的人砍了很多竹子,制作了很多這種能發出不同聲音的東西。
忽然有一天,他突發奇想能不能用更加結實、不易損壞的玉器制作這種能發出聲音的東西呢畢竟和容易腐蝕的竹子相比,玉器顯然更耐用。
說干就干,失敗過無數次后,那個小人,終于成功了。
當然,第一件成品相當拙劣。小人不是很滿意,他有找了一塊玉料來,因為掌握了技術,他信心滿滿地在玉料上記錄了整件事的過程,然后才動手。
這,就是樂家鎮族玉排簫簫管內記錄的全部象形文字。
看完這些象形文字,陳宇和老狐貍幾乎異口同聲,驚叫道“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取竹于嶰谿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制十二筒,以別十二律”
其中的伶倫,他是黃帝時期的宮廷樂官,更是被稱之為華夏樂器的始祖。
因此,上面這段話的意思是黃帝讓伶倫制造樂器,于是伶倫就用昆侖山上好的竹子,制造了一件十二筒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