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解玉佩相贈,表達對神女的愛慕,神女指潛淵為期,二人情意纏綿。
第二段描繪了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別離時的情景。這是故事情節的,場面宏大激揚,熱鬧非凡。六龍云車載神女遠去,鯨航從水底涌出伴駕。
在岸邊,王子在眾隨從的扶持下,目送著神女,眼神中傾訴著無盡的悲傷與無奈。神女不停的回頭望著岸上的王子,眼神中流露出不舍與依戀。
隨著二者的距離越來越遠,畫面中無法相守的悲傷氣氛更加濃烈。
最后一段描繪了就駕啟程。無奈人神相隔,王子日思夜想,再也尋覓不到神女的蹤影,思念與悲傷之情不能自已,以至于流連忘返,徹夜難眠。
直到隨從們驅車上路,王子仍然不斷回頭張望,最后懷著不舍和無奈的心情,踏上返回封地的歸途。
縱觀整幅畫,王子的無限悵惘之情生動地呈現在畫卷上,使觀者被神女與王子間的真摯感情所感染。
“這是”除了這幅畫的擁有者陳宇,和早就知曉的任公子仍十分平靜外,其余在場所有人,全部愣了足足幾分鐘,大腦才開始重新運行。
他們都是全國各地的古玩大會頭名,豈有不認識這幅畫的道理陳宇亮出來這幅畫,給他們帶來的沖擊太大了,一個個瞠目結舌,神魂俱顫。
良久,同樣被驚呆的粵省頭名胡君杰,才難以置信又不得不信地顫聲說出了答案足以載入史冊的震撼答案。
“畫卷上的神女,是洛神。與神女相戀后分別的王子,是曹植。”
“這幅畫是洛神賦圖”
“轟”盡管人們心中早有了答案,可是終于被人說出來,還在是宴會廳里,引起了山呼海嘯般的震顫。人們紛紛站了起來,快步向陳宇身邊靠攏,想要近距離這幅名垂千古的神作。他們的嗓子里,情不自禁發出尖銳的呼喊。
天吶
洛神賦圖
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
蓋著顧愷之鈴印的失傳真跡
洛神賦圖真跡失傳,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四幅摹本,兩幅藏在故博,一幅藏在遼博,一幅在海外弗利爾美術館。故博的兩幅,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過景物有一繁一簡之分,極盡還原。然而,終究是比真跡少了幾分味道。
今天,總算見到了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真跡了
顧愷之其豐富的想像力和藝術才能,將曹植的洛神賦一文,進行了再創造,傳達出了無限惆悵的情意和哀傷的情調。
不光曹植愛上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洛神,每一個看過這幅畫的讀者,又何嘗不是呢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現存所有的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
它只是沒有清明上河圖長,但它的藝術地位,完全不弱于清明上河圖洛神賦圖、蘭亭集序、女史箴圖、清明上河圖,這些作品同處一個梯隊,萬古獨絕,遠超絕世重寶,達到了鎮國之寶的級別
一場宴會,一場擲骰子亮寶的游戲,陳宇把洛神賦圖真跡亮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