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若亡,下一個就是魏國,然后就是楚國,趙國,燕國,齊國。”
“六國慌啊”
“六國不希望秦國吃掉韓國,一家獨大。因此趁著秦武王英年早逝,秦廷不穩,六國聯合起來搞了不少事,阻礙秦國變強的腳步與進程。”
“周赧王在雍州鼎的顏色上動手腳,通過夸張的手段來宣傳妄動九鼎者死,用以埋汰秦國虎狼之國無有尊卑上下之分,六國是知道并默許的。”
“六國幫忙遮掩,再加上秦國那邊王位更迭,人心惶惶,王公貴族都在忙著爭權奪利,選邊站。此消彼長,這個情況還真被瞞過去了。”
“就這樣,雍州鼎變了顏色。”
“它也被稱為龍紋赤鼎。”
“不過,盡管雍州鼎的顏色是周赧王動的手腳,它本身不是這個顏色。但周赧王時代,距今也兩千多年了。”
“兩千多年,拉坨屎妥善保管,到今天都能變成值得研究的生物化石。”
“年代太久遠了,周赧王究竟在雍州鼎上做了什么手腳,從而改變了它的顏色,這個到目前還不得而知,仍需要專家們付出不懈的努力,仔細研究。”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多多收集雍州鼎,也就是龍紋赤鼎的殘片,增加研究樣本,來降低科研難度。”
說著,陳宇目光瞥向主評委席的紀篪,言道“理論與科研方面的問題,這還是要仰仗紀老一脈。相信不遠的將來,紀老一脈,會給出明確的答案。”
這番話,陳宇是發自真心實意,沒有任何算計。
不偏不倚,正好說進了紀篪的心里。
“哈哈”精神矍鑠的百歲老人紀篪哈哈大笑,用力拍掌,大聲夸贊道“好,好,好小家伙,真大才也”
紀篪與鐘良地位相當,兩脈相輔相成,互為影子。但因為鐘良一脈更多出現在臺前,導致鐘良更有名氣,儼然鐘良一個人的名字就成了華夏古玩行的代名詞。紀篪的貢獻一點不比老對頭鐘良小,他自然感覺很不爽。
陳宇最后這兩句話誤打誤撞,讓紀篪爽得不行,笑容根本抑制不住。
這種層級的大人物,再牛比也是人,不是神,喜怒哀樂沒有褪去。只要是人,都喜歡聽好話。哪怕是與鐘良齊名的紀篪,被拍了個恰到好處的馬屁,也會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有紀篪帶頭鼓掌,其余所有人愣了兩三秒后,隨即也全體起立,給予陳宇最熱烈的歡呼與喝彩。
一方面,人們被陳宇深不可測的淵博學識所打動。另一方面,陳宇對歷史典故的解說風趣幽默,裝比、三孫子、翹辮子等詞匯,令聞者忍俊不禁,笑聲不間斷。
在陳宇的解說下,人們愈發喜歡歷史,也覺得那些千年前的歷史人物似乎沒那么遙遠,仿佛他們就在身邊,就在眼前,上演著一幕又一幕的人間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