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大禹時代,由石戈轉變而來的銅戈,甚至還能算作是一種新式武器。
問題來了。
鼎的外面才是給人看的,鼎的里面沒人能看得到,除非爬進去。
而九鼎寶器自打鑄成以來,便是神器,誰敢爬進去
大禹為什么要在沒人能看見的豫州鼎內部,刻下一個戈字呢
他什么意思
他是想讓人知道,還是不想讓人知道
真相似乎撲朔迷離。
然而,只要把另一件事結合起來,共同看待,真相便逐漸明朗了。
豫州鼎為什么這么輕
鑄鼎的奉金呢鑄鼎的青銅呢
被貪污了有臣子吃了回扣
開玩笑,誰敢吃大禹的回扣
鑄造九鼎的時候,大禹已經不再年輕,有著無比輝煌的一生。治理洪水、誅殺相柳、鑄五帝臺、統兵作戰未嘗一敗、全滅三苗、占據長江
之后大禹還創立了夏朝,把一切都安置得妥妥當當,說明他腦子沒糊涂。
那就更不可能有人敢吃大禹的回扣了
更何況,你吃別的鼎回扣,尚有可能。
這特么可是豫州鼎代表中原的
誰敢吃豫州鼎的回扣,這不是拿大耳刮子打大禹的臉嗎活膩歪了
豫州鼎的重量輕,和臣子無關,必然是大禹授意的。
大禹為什么要授意這樣做
意義最重大的豫州鼎都不配得到他的重視嗎
大禹到底拿鑄豫州鼎偷工減料的那些青銅,干什么了
答案,就寫在豫州鼎內部。
即陳宇亮出來的這半個象形文字戈。
大禹,拿偷工減料的青銅,去打造兵器了。
銅戈,在大禹時代,是一種先進的新式武器,還很少見。
相比起石戈,手持銅戈作戰行動更為輕便,可以長途奔襲,急行軍突擊。
大禹是那個時代最頂尖的軍事家,甚至他的軍事頭腦超出了時代。
他認為,若能給部隊集體更換上銅戈,其戰略意義無比巨大。
可礙于時代原因,這個時代生產力落后,燒制青銅器的水平談不上多高,鑄九鼎,已經是傾盡九州之力的大手筆了。
再給部隊集體更換銅戈,又是一記大手筆,九州根本吃不消。
再說了,想給部隊集體更換銅戈,又上哪兒找那么多青銅去
以那個時代生產力,湊出這么多奉金,即青銅,鑄造出有鎮族、傳世意義的九鼎,已經是極限了。
再擠,真一滴都擠不出來了。
九鼎不光是禮器,鼎身所承載的初代山海經更是一部百科全書,對九州先民的生產與發展有重要推動意義,鑄造九鼎的工程,萬萬不能中止。
可大禹真的太想鑄造銅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