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選是一場全面戰爭。
全國范圍內的號召力,馬克里采取了結盟的方式,在大選前與中間派的激進公民聯盟、左翼的“公民聯盟”以及若干個小黨派共同組成了中右翼政黨聯盟“我們變革”。
激進黨作為歷史悠久的全國性政黨,盡管歷史上政績不佳,但在各個省份仍具有一定的選民基礎。
不過比較麻煩的是,正義黨在老拉潘帕省的影響力更強,盡管圣赫塞領導激進黨在沿海和圣羅莎市擴大影響力,但這種事情并非短時間內可以解決。
通過報紙廣播等方式,又不能太明顯。
這次競選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拉潘帕省議會是目前明面上的政敵。
也是能唯一抗衡省政廳的勢力。
因為他們有兩名阿根廷國會的參議員。
阿根廷的參議員數量不多,現在每個省都只有兩名。
眾議院改選的時候,拉潘帕省將會占到一些便宜。
只是眾議員的權力比較小。
擴充后的拉潘帕省議會已經算是圣赫塞的天下,連帶著參議員方面,圣赫塞也有不小的影響力。
圣赫塞希望搞一波真正的全民選舉。
大把撒錢出去。
專業人士估計,只要舉行的大選投票中得票率超過45,就很可能當選下一任高官。
而圣赫塞目前民調的的支持率是最高的。
其他五名候選人支持率加起來都沒有圣赫塞高。
但為了應對困難,正義黨反而和共和黨聯合起來了,他們推出了民間政治仆人納尼亞迪特里希,是圣赫塞最大的競爭對手。
支持率也節節攀升。
圣赫塞最大的短板還在于年齡。
納尼亞年紀四十多歲,曾長期在擔任阿根廷參議員,同時擁有豐富的是市政廳省政廳經驗。
他們攻擊圣赫塞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就是豬肉問題。
物美價廉且品質優良的農場阿根廷大白豬被很多底層人接受。
但阿根廷阿根廷畢竟是一個移民國家,85以上的居民來自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后裔,所以飲食文化也攙雜了歐陸西餐的成分,肉食方面主要以牛、雞為主,很少吃豬肉。
而圣赫塞挑戰傳統,還讓養豬產業大獲成功。
豬皮,豬肉,還有各種豬肉食品大量出現,圣赫塞甚至專門成立了肉聯廠,用于屠宰生豬。
讓布蘭卡市出現了完全不同于阿根廷其他大城市的局面,豬肉在布蘭卡市變得流行起來。
這就惹得很多牛羊肉產業巨頭的不滿,他們拿豬肉大做文章。
這些牛羊肉托拉斯在阿根廷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而豬肉飼養成本低,出欄快,養殖規模擴大很快,已經流通到附近幾個城市,對當地牛羊肉銷售產生了巨大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