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的很簡單,拉潘帕省政廳沒錢,不可能完全依賴巴倫銀行和布蘭卡商業銀行,美國紅杉不可能無限援助阿根廷,成為他的提款機,商業公司需要利潤來支撐,需要業績來維持公司。
當然,圣赫塞不會讓紅杉一直無限擴張下去,否則紅杉公司的規模很可能早就突破5億美金了,這是一個無比龐大的數字,以圣赫塞也難以控制。
他用這些資金購買了很多國外公司的股份,同時仍然控制紅杉的規模,低調才是在美國的生存之道,同時盡量少樹立敵人,不過圣赫塞也知道,紅杉在美國早已經被人盯上了,這樣的賺錢機會自己不多,他派去美國的一些阿根廷人已經叛變,盡管已經被他處理掉一些,可是美國的生活確實要比阿根廷好太多,曼哈頓的繁華也不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可以相比。
他設計的復雜的控股結構,總有一天會崩塌,別指望大流氓頭子跟你公平對決。
在此之前,他要出售轉移出更多的資產和資金到歐洲、巴西、日本、香港和澳洲、加拿大去,變成他的其他資本才行。
所以成立一個信貸銀行是對掌控財政廳的補充,二是可以籌集更多資金用于經濟發展,三是可以安排一定的分流人員,他不可能讓文官市政廳規模太大,需要進行精簡。
畢竟沒錢別人不跟你干,所以圣赫塞成立了這個機構,一舉多得。
銀行管理層大多是地方豪強或者大地主們,持股成分也非常復雜,幾乎拉潘帕每個市都有股權。
違約后只能大量收購不良資產,導致銀行消化不良,根本不賺錢,而且吸收的存款其實低的可憐,還需要大量從布蘭卡銀行和巴倫銀行拆借款項。
廉價信貸和信貸銀行不計后果地大量放貸造成了一些問題。
如果繼續縱容下去,很可能會引發一場小型金融危機,破壞布蘭卡市和拉潘帕省的經濟發展。
因此整合不到4個月,發現情況越來越嚴重的圣赫塞,果斷出手,成立了拉潘帕省聯合投資公司,一筆筆收購了這些股權,遠高于市價的價格。
信貸銀行早已跌成負資產,這些家伙巴不得套現離開,所以也痛快的簽了字,當然要不是拉潘帕防務軍的駐點的話。
他把信貸銀行的銀行資產拆分為拉潘帕工業銀行和拉潘帕商業銀行兩個主體。
信貸銀行總部也搬遷到了亞森大道,其他資產改為拉潘帕投資銀行,兩家銀行隸屬拉潘帕省財政部,投資銀行則改屬于拉潘帕國營資產委員會。
圣赫塞原先還打算組建一個農業信貸互助銀行,用于支撐拉潘帕省農村落后地區發展,解決短期資金周轉問題,建立互助性質的農業信貸地方銀行。
這是圣赫塞防止資源太過集中的慣用手法,也有利于競爭,反正銀行業這樣的行業,并不是重化工業,需要規模大才更有規模效益。
阿根廷足夠大,足以容納兩家大銀行,而且拆分后地方上的阻力明顯減少了,當初信貸銀行整合這個雞肋一般金融資產的時候,是何等的吃力。
拆分后的兩家銀行輕裝上陣,發展狀態良好,而且產生了11大于二的效果,負債率一路下跌,大量的地方資產被出售給其他國營公司。
信貸銀行事件,也打散了一些地方反對勢力,讓他的支持率繼續提高了不少。
而一些不良資產,則被很好的處理,隨著兩家銀行發展的改善,存款也慢慢回流增加了,而且收購了很多地方銀行,建立了初步的全國銀行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