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也不得不裁員,游行示威更讓布城的企業和工廠不好過,更別提新來的人了。
布蘭卡市則有所所不同,圣赫塞重點建筑、鋼鐵、造船、紡織、服裝、化工等基礎制造業,基本都能容納海量的就業,大型的工廠每年要修很多。
例如布蘭卡市幾乎每年都在瘋狂的修建各種公路、住宅、工業區,布蘭卡市光是建筑工人就有7萬多,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超前規劃,吸引了更多人前往布蘭卡市,現在又多了沿海三市開始大規模基建。
而基建的背后最重要的是鋼鐵和水泥,鋼鐵廠的背后除了鋼鐵廠外,還有依托鋼鐵廠而遷移過來的軋鋼廠、機械加工廠少的也有幾十家,一家鋼鐵廠背后可以容納2萬3萬以上的工人,而且還可以可觀的利潤,阿根廷有一半的鋼鐵出口到巴西和周邊國家,還有一半出口到歐洲、墨西哥、澳洲等地。
所謂政治上限決定了經濟上限,有了不斷改革強化的拉潘帕省政廳,帶領下面的一群市政廳和區政廳,拉潘帕省的工業發展得以持續。
當然,圣赫塞必須撐的足夠久才行,建設可能需要十年,破壞卻只需要幾天。
黎明前是黑暗的,他仍然相信光明終究會來臨。
現在,布蘭卡市以來料加工為主的勞動密集型輕工業蓬勃發展,解決了大量的就業,而重化工業也在持續投資下茁壯成長。
布蘭卡市大量從國內外進口原料,出口工業制成品,獲取利潤,養活工人。
阿根廷作為后發國家,要強大起來必須發展工業,工業化是成為強國的的必經之路。
發展沒有捷徑,天上也不會掉餡餅,等靠要只能是死路一條。
“因為歷史不會再給阿根廷這樣一個發展工業的機會了。”
圣赫塞曾滿臉遺憾的在一次會議上對一眾手下們說道,而這些人都是他的鐵桿支持者,他已經不滿足于拉潘帕省的一城一地,只是時機還沒有到。
現在需要不斷的發展,發展,再發展。
他通過進口替代工業化為拉潘帕省建立基礎重化工業部門,再通過貿易建立出口型工業基地。
為了促進拉潘帕省整體貿易發展,圣赫塞在省政廳組織成立了拉潘帕對外貿易廳,并在拉潘帕省4個沿海城市設置了貿易部,建立更強的對外貿易關系并為發展中的貿易公司一些幫助,其中包括正在建設意大利、巴西兩大領事館,以及正在游說的法國、西班牙、荷蘭以及英國領事館。
建立領事館只是一個由頭,背后通過資本游說意大利和巴西的大使館和總統府和議會才是最難的。
意大利第一個在布蘭卡建立領事館,因為布蘭卡市的主體人口就是意大利后裔居多,布蘭卡市有四成的人口是意大利裔,而且圣赫塞與羅馬和都靈的幾個家族建立了良好的經濟貿易關系。
胡安和霍斯特負責打理關系游說,又敲定了幾筆汽車、軍事、造船、機械加工、石油化工的大訂單,簽約金額差不多8000萬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