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多瓦的影響力不用多說,是構成阿根廷民族的基石,科爾多瓦軍隊的戰斗力也是數一數二,不過在他看來,哪怕是軍工復合體也比軍事獨裁好,獨裁是好的,但坐看歷史上的軍政府,頂多大號軍閥,他并不想走軍事政變的路,那對阿根廷傷害太大。
而且軍隊對阿根廷的掌控力他并不看好,拉胯的軍隊支撐不起一個偉大的國家,他更看重文官政府,改革的道路非常難,但這才是真正的陽關大道。
圣赫塞站在圣馬丁廣場,仰望郊外的科爾多瓦山,普里梅羅靜靜流淌,曾經的城衛軍兵營早已消失不見,而當初老兵們也都各自散落歸去。
熟悉的面孔早已看不到,科爾多瓦的軍頭換了好幾個,議員章普斯早已離開科爾多瓦,移民國外,國防軍的同僚們有的高升有的隕落,參謀部的辦公地點也換到了薩米恩托。
昔日破敗的德安富內斯鎮棚戶區已變成熱鬧繁華的大型工業社區,科爾多瓦對這個衛星鎮進行了大改造,讓科爾多瓦對圣馬丁市的競爭再次處于有利地位,吸引了大量農村失業人員的加入。
科爾多瓦市也進行了跟圣馬丁市類似的改革,合并了周圍幾個衛星鎮后,城市面積從576平方千米,擴大10倍,增長到5848平方千米,而且開始建立大型工業社區,德安富內斯鎮就是其中的典范。
這里曾經黑幫盛行,已經是貧民窟的雛形,大量的棚戶設施,底層人來科爾多瓦的第一站,這里房租要比城區便宜太多,而且市區軍隊駐扎,不允許窮人進城。
要進城,必須有本事,要不就是伯德兄弟會那種,成為有錢人的打手,或者自立一派,獲得收入后再擴張,大部分被打掉。
要不就是成為唐人街華人那種,融入科爾多瓦經濟里,但必須有地頭蛇的庇護,否則也很難立足下去。
圣赫塞對這兩個都有接觸,一是打掉伯德兄弟會,他們還沒等到洗白,也沒等到招安,就被打掉了,這是大多數中小黑幫的宿命,狠是沒用的。
二是發展當時科爾多瓦的第一個唐人街,陳家現在也是唐人街的富豪家族了,雖然并不能進入科爾多瓦的上層社會,也通過撒出去各種錢財,跟科爾多瓦本地的家族關系密切起來,融合進去了。
當初的科爾多瓦市是有點階級分化的,如今在競爭的壓力下,改變了不少,大有不一樣。
想當初,來到這陌生又熟悉的世界,他安靜過,卑微過,失望過,迷茫過,懦弱過,放棄過,憤怒過,悲傷過,也快樂過,興奮過,勇敢過,努力過,還好沒有放棄。
當真是記起偉人說過的一句話,與天斗,與人斗,其樂無窮,現在是需要真正與整個國家的慣性做斗爭的時候了,對他來說,這也是真正的困難,他不可能永遠躲在小小的布蘭卡市,現在阿根廷亂糟糟的,也是時候去掃清一下。
商業代表團有100多人,大多是布蘭卡市的工貿行業巨頭,也為了開拓市場而來。
圣赫塞在科爾多瓦市省政廳會見了科爾多瓦第一軍事長官阿戈斯蒂尹利西斯,同時也是科爾多瓦省高官維德拉西斯福,兩者聯合一起,把控了科爾多瓦省的軍政大權。
與圣赫塞不同,拉潘帕省是他的一言堂,牢牢把控權力,科爾多瓦省八年則變更巨大,你方唱罷我登場,從小湯普斯到洛納爾迪,已經換了七八任軍事主官,而西斯福則是最新的省政長官。
科爾多瓦發展的很快,市區擴大了三倍多,而且科爾多瓦市長是新選上的,學習了很多布蘭卡市的發展經驗,在圣馬丁市壓力下,進行了市縣一體化改革,本身基礎好,名氣大,也再次超過了圣馬丁市,人口順利突破80萬。
科爾多瓦市一直是武德充沛的,不然也不可能一直發動軍事政變,而拉潘帕省作為布宜諾斯艾利斯最大的經濟對手,也是科爾多瓦拉攏的對象,有錢有槍那不就是真正的大軍閥。
對圣赫塞來說,科爾多瓦就是他的故鄉,這里仍然擁有他的產業,科爾多瓦大學是他旗下公司最重要的合作對象之一,人才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