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上,拉潘帕省6家,科爾多瓦省7家,大布宜諾斯艾利斯市6家,其中大布宜諾斯艾利斯為首都和周邊城市。
去年阿根廷汽車總年產量達到9萬輛,菲亞特600系列是6萬輛。
阿根廷19家汽車廠中有11家為轎車和輕型火車制造廠,7家為卡車和客運車制造商。
拉潘帕省的一共有5家是本土汽車廠,雷頓汽車,迪特利亞汽車,新成立的圣馬丁汽車,菲利普汽車,還有外國的雷諾汽車等。
作為阿根廷汽車工業最大的對手,巴西和阿根廷一樣,53年以前每年進口汽車10萬輛,為外匯收支平衡帶來沉重負擔,巴西政府曾經被迫限制汽車進口,但汽車的消費需求迫使巴西政府另覓出路。
目前巴西汽車工業領先阿根廷一步,與阿根廷的國內生產模式相似,巴西汽車工業現在采用ckd模式,他們的汽車以完全拆散的狀態進入,之后再把汽車的全部零、部件組裝成整車。
巴西汽車大量零部件都是從歐洲和美國地區進口的,目的是規避歐巴西高額的整車進口關稅,而阿根廷的歐美汽車廠商也采用了相同的措施,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阿根廷的汽車廠大多數還是組裝廠,對汽車工業培育貢獻還是相當有限,貢獻的工作崗位還不如雷頓汽車一家。
巴西已經設立了26家汽車廠商,但進入巴西的汽車公司的生產模式都是組裝,零部件完全從外部進口,總體來說仍然比實力強,巴西本土汽車公司有兩家,一個是卡他林汽車工業公司,另一家是塞巴斯蒂昂家族的汽車工廠。
55年是個分水嶺,圣赫塞獲得菲亞特600的特許生產權后,花重金打造了一套工廠,然后把零部件國產化,阿根廷汽車工業開始本土化進程。
巴西正式擁有完整產車能力比雷頓汽車晚一年,而且同樣來自意大利,1956年,意大利洛維塔汽車建起的巴西工廠推出了羅米艾薩塔車型,這臺汽車套技術來自西德寶馬集團。
羅米艾薩塔車型起初使用的是意大利洛維塔汽車公司自家產的7千瓦發動機,車速最高能達到85公里,但因為質量不行,不符合巴西人審美所以銷售不佳。
雷頓產的菲亞特600也出口大量零部件到巴西,與巴西菲亞特進行同行業競爭,因為獨家代理授權,所以巴西菲亞特沒有菲亞特600,讓阿根廷產菲亞特600大殺四方。
圣馬丁汽車和菲利普汽車恰逢其時,菲亞特面臨外國汽車廠壓力,產能有些閑置。
除了繼續給圣馬丁飛機經費,圣赫塞派人把圣馬丁飛機不賺錢的業務剝離,有潛力的業務則扶持幫助。
然后把一些省政廳和市政廳賺錢的業務,交給這家阿根廷準一級軍事承包商,開拓其他的賺錢業務。
為了譚克博士和他團隊的安全問題,圣赫塞安排了專業的安保人員。
科恩財團內部問題也很多,巴倫銀行為核心,圣赫塞重新安排財務人員對科恩財團旗下的公司進行大規模審計工作。
最近10多年,除了加入阿根廷國籍的300多萬新移民,還有外籍人士大約超過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