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南美洲將會迎來短暫的窗口期,但現代工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沒有大量基礎工業和實體產業的配合,高技術的發展注定是不可能的,折騰半天,很可能發現它是個回報很差的雞肋,一但超巨型國家發展起來,那就只能吃土了。
所以發展基礎工業是重中之重,但那時候可能還要拉上巴西,南美洲本身人口缺乏,沒有統一的大市場,要和大國競爭本身是存在困難的。
現在阿根廷有機會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快速推進工業化,而且還要快速發展人口。
圣赫塞打算實行工業發展三步走策略,對阿根廷國家整體進行改造,第一步就是6070年實現兩個五年計劃,整體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到800億美金左右,達到歐洲工業國家的水準。
真正的重頭戲在70年代和8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只要把握住,阿根廷大國有望,而拿下第四次工業革命,阿根廷帝國也有可能,成為第六常也不是不行,經濟規模需要增長到4000億美金,成為世界前8的工業國。
等到90年代,蘇聯解體,又是一個新的發展機會。
圣赫塞改組的內閣成為阿根廷最高權力行政機構,陸續組建了石油部,機械工業部,汽車工業部,電子工業部,軍事工業部等多個專業化國家部門,對阿根廷國內重點發展的工業部門進行投資,與阿根廷國營資產委員會平行,發展阿根廷國營工業,推進工業化。
有了部門還不夠,這需要籌集大量的工業化資金,而且第一次石油危機很快就要到來,開發石油工業,發展汽車工業,造船工業等工業。
圣赫塞已經開始籌備新的四家大型國家銀行,同時也把拉潘帕省三大國有銀行列入阿根廷國家重點發展的銀行目錄。
在人口引進方面,阿根廷移民局簡化入籍登記手續,從周邊國家搶人口,并大量給與黑戶正常的居民手續,推動新一輪人口普查任務,圣赫塞的內閣對移民和人口新增發出了積極的信號,包括對亞洲和歐洲人口的各項政策也在推進中。
阿根廷各地工廠恢復生產,讓阿根廷工作機會越來越豐富,科爾多瓦省,圣菲省,拉潘帕省,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勞動力緊缺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
清算頑固派,有利于恢復經濟活力,也讓圣赫塞可以獲得更大權限對國家進行改革。
圣赫塞任命霍恩本杰明為新的內閣財政部部長,霍恩畢業于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是典型的阿根廷文官。
新任總理大臣圣赫塞主張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恢復經濟發展生產。
通過征收大量教會在農村的土地,對阿根廷教會實施重大打擊,解散多余神職人員,這些人公開違反阿根廷法律,有不少羅馬人才被驅逐出境。
而這件事將由新農業部部長進行協調,而主導這件事的則是阿根廷聯邦農墾局。
新的阿根廷憲法修正案規定,阿根廷內閣第一大臣為阿根廷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有權決定三軍的重大事務,而國防部長以后只能有文官擔任,圣赫塞提名他信任的曾擔任幕僚秘書長,圣羅莎市副市長,布蘭卡市副市長,在這次戰爭中后勤工作作出杰出奉獻的拉潘帕省工業部部長卡爾頓拉塔擔任國防副部長,并提拔了一批文官進入國防部。
圣赫塞已經準備動手解決如土地制度等相關的農村問題,30年代以來,阿根廷的農村生活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土地的所有權依然被相當少的一部分人和土地公司所占有,已經是時候改變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