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將近1600萬農民中,現在已經有9成在自己的家庭農場上生活,從合作社組織里獲得了耕地,有一小部分人選擇成為農業公司員工。
其余一部分人還是選擇直接前往城鎮,從16萬名中大地主手中征收的土地轉讓給了1300萬名農民所在的農業合作社,很多曾經破產農民重新擁有了自己的土地。
這16萬名地主迫于壓力,低價出售了多余的土地,但保留了其他資產和房屋,基本上還是能過上體面的生活,只是沒有以前那么奢侈了。
這些大地主和外國托拉斯曾是造成51年阿根廷通貨膨脹和不得不跟巴西進口小麥的罪魁禍首,當時圣赫塞去商店購買了超過平時價格五倍的牛肉和3倍價格的小麥
這是阿根廷的恥辱,身為農業大國,因為美利堅對亞洲的戰爭,把農田改為牧場。
斯威夫特肉類運輸公司,邦尼和鮑恩肉類公司,特來孚斯種植公司,德里德爾糧油公司,阿莫種植公司,安格羅肉類加工公司,這六大奸商和糧食,肉類托拉斯,曾經壟斷阿根廷國內的重要糧食收購和肉類收購。
英國人和美利堅人在背后擾亂阿根廷,以抗擊當時國有化,而這些公司除此之外,造成了當時阿根廷的經濟危機,差不多有50萬工人失業。
也就是那時候,科恩財團和普拉里國際逆勢而上,現在是時候一步步收拾這些買辦大地主,報仇十年不晚。
認識到大勢不可逆轉后,有一部分人成立農業公司,選擇去地廣人稀的地方正規化墾荒,重新做大農場主,有些部分人前往城市,投資各種資產,有一些人干脆逃離阿根廷。
六大奸商在市場上被阻擊,政策上被針對,他們扶持的文官因為各種問題下臺,陷入了巨大的經營危機,影響力越來越衰落。
成立農業種植公司是內閣鼓勵的,只要你這個村鎮確實沒有那么多佃農給你剝削,種地,而是現代化的農場,這是沒有問題的,圣赫塞為這些文明的農場主還是留了后路。
為了讓新獲得土地的農民們能夠完成農業生產,科恩內閣數千萬美金的低息貸款,使農民可以貸款購買化肥和高產量農作物種子,設立了合作購買和銷售的組織,阿根廷農業信貸銀行就是最主要的推動者。
阿根廷農業開始了生產技術的革新,除了瑪雅化工,一些新的化肥工廠開始銷售散裝的固體化肥,還有一些公司出租施肥設備或服務。
現在,每公頃化肥的用量最高的是拉潘帕省,已達到14公斤,其余阿根廷省平均下來不到2公斤,化肥潛力巨大。
瑪雅化工計劃3年內新建200萬噸氮肥產能,10萬噸鉀肥產能,推動阿根廷化肥工業持續進步,內閣成立阿根廷國家化學肥料公司,也計劃新建100萬噸化學肥料產能。
以前阿根廷8成以上的農民,或者叫佃農,他們租用地主土地,要把收成價值的一半以上交給在外地主,只有不到2成的自耕農擁有自己的土地。
現在他們只需要給國家繳納百分之十的農業稅就可以,直接就這一項,阿根廷農民的收入基本增長一倍以上,收入翻倍增長,這些錢以前都是進入地主口袋的。
種地重新變成了有利可圖的收益,而且國家糧食儲備公司和布蘭卡糧食儲備公司,還有農業協會等各大糧食公司取代了壓價的糧食公司,給了合理的糧食收購價。
原先破產的農民和小農場主放棄土地進城打工,或者淪為地主家的仆人,現在他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