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內閣正在努力發展阿根廷的競爭文化,讓懶散的阿根廷人卷起來,這也是阿根廷晉級大國的機會。
真正的大國需要優秀國民的支撐,不管是上一輩還是這一輩,還是下一代,科恩內閣都在卷。
科恩內閣的大多數文官出身貧寒,十幾年寒窗苦讀,讀出來仍然在社會底層打工,辛辛苦苦地掙一口飯錢,這是他們曾經的道路。
布蘭卡市,拉潘帕省,科恩財團,普拉里國際的出現,讓一切變得不一樣,改變了他們的命運軌跡。
很多人對圣赫塞這位年輕的內閣總理態度都比較尊敬,甚至敬畏。
死刑的恢復就是重要原因。
不能對人太好,該鎮壓就鎮壓,一定要遵守自己立下來的規則,哪怕是對于以前的功臣,犯罪時該怎么辦還是怎么辦。
對于沒有任何良知底線的人,什么教化都沒用,這才是死刑真正的威懾力。
就目前來看,阿根廷最高法院審理的17件死刑案件中,大多數是惡性殺人事件,而且是證據確鑿的,其余死刑申請均被駁回了。
也不怪圣赫塞心狠手辣恢復死刑,亂世當用重典。
這對大多數人來說也是好事,至少有死亡威脅下,做事留一線的情況也比較寬容。
科爾多瓦派由于內部有圣馬丁市這顆釘子,還有以往與拉潘帕省的經濟聯系,順利融入科恩內閣的領導。
圣赫塞正式國內考察的第一站就是圣馬丁市,第二站才是科爾多瓦市。
圣馬丁市作為他發家之地,原先已經脫離他的控制,但戰爭時期,圣馬丁市領導層直接倒向防務軍,沒有太多猶豫。
圣赫塞接見了仍然擔任圣馬丁市市長的克羅斯·哈蘇恩,克羅斯是下一屆科爾多瓦省高官的有力人選,目前仍然在負責領導圣馬丁市。
在戰爭中,他堅定的選擇站在防務軍陣營,倒是讓圣赫塞刮目相看,這位普拉里食品的第一任廠長,年紀其實也不算大,現在也不過50多歲。
作為廠長年齡確實有點大,但如果作為政治文官,卻剛剛好,正是最好的年紀。
有著德國裔嚴謹的工作態度,圣馬丁市的建設也有獨特的風格,方方正正的感覺,橫平豎直,是強迫癥的好去處。
因為是平原,也比較有利于整齊劃一,工業區分散在各個地區,可以讓工人們更加好選擇工作。
嚴格意義上來說,克羅斯才是圣馬丁市真正的奠基人,德裔的身份讓他能與聯邦德國建立了一條關系網,獲得來自德國人的工業投資,并建立了一套科學的發展體系。
圣馬丁市獲得了科恩內閣的大量工業投資。
從瑪麗亞鎮到圣馬丁市,中間只有短短10年,圣馬丁市發現在是百萬人的阿根廷第四大城市,人口比科爾多瓦市還多一些,僅次于布蘭卡市,首都布城和拉普拉塔市,與擴張后的科爾多瓦差距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