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電荒。
在查科大平原,阿根廷內閣下屬的三大墾荒集團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在墾荒點修房子,修公路,發展水利設施,全阿根廷范圍內招聘農業工人。
阿根廷防務軍建設兵團也已經招募了5萬名兵團士兵,實現兵農合一。
建設兵團招募的都是民兵,執行五年墾荒計劃,兵團士兵或者叫一級民兵,比普通阿根廷民兵要嚴格一點,但比軍隊士兵要自由,而且發放工資,待遇高于墾荒集團的工人,要求比較高一些。
三大墾荒集團公司則基本純工資發放,分別負責自己的墾荒區域。
近查科平原的城市則發展了配套工廠,變得繁榮起來。
墾荒集團還在附近國家招募工人,建設兵團負責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有私營農業集團,共同構成了一個查科平原農業大開發計劃。
初步開發后,才能把人引進了,把農民新進來,利用國家力量把查科平原開拓好,查科不像亞馬遜平原那么好開墾,需要足夠的耐心把基礎設施搞好。
圣赫塞最大的幾枚釘子在南部三州,買通了一批重要文官,挖掘獨立思想,就如同當初巴西肢解阿根廷的東岸省一樣。
十世之仇,還是要報的,何況是國家分裂的仇恨,他沒有忘記。
南部三州本身就是西語區和葡語差不多的地區,而且白人比例很高,經濟也很發達,比起其他黑化的巴西這里的人獨立想法很多。
普拉里國際是急先鋒,也是重要的金主,普拉里國際銀行收購了中等規模的圣保羅城市商業銀行,規模增加了一倍。
在南部三州,普拉里國際收購了巴拉那聯合銀行,在巴西的分支機構增加到160家,遍布大中小城市,吸收了超過2億美金的存款,是巴西10大銀行之一。
普拉里國際還在巴西投資了11個科學實驗室,實驗成果共享到阿根廷,用巴西人的智力資源為阿根廷輸出。
阿根廷的很多大學開始反向高薪挖周邊國家大學特別是巴西人才,表現出對人才的旺盛需求。
特別是拉潘帕省的新大學,有很多大學實驗室有私人資本介入,開發了很多世界級的新成果,如頁巖油的開發技術,拉潘帕礦業學院,拉潘帕石油學院先后成立。
巴西高等人才在人口規模下相當豐富,阿根廷不僅挖巴西人才,墨西哥智利,烏拉圭,巴拉圭,哥倫比亞,秘魯等拉丁美洲國家的理工科教授都挖到了不少,為阿根廷科學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阿根廷高等教育體系發展很快,人才稀缺,周邊國家挖了個遍。
比如布蘭卡大學化學系新任系主任,路易斯·凱爾索,巴西裔,1945年獲得美利堅麻省理工學院農業化學博士學位,現在是瑪雅化工最重要的研究外腦之一。
布蘭卡大學的發展很快,在短短幾年內獲得了超過5000萬美金的辦學經費,采購了大量的先進實驗室設備,和阿根廷數十家大型公司建立了合作,是布蘭卡市最看重的大學之一,現在過得教育部的支持后,升級為國立布蘭卡大學。
拉潘帕理工大學電子系一把手,丹尼爾·卡納曼,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學博士,智利裔,曾在智利大學擔任講師,目前是阿根廷電子工程領域的泰斗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