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被控制在中南半島和南洋列島,這些小國海軍軍事實力差,海上航路更加發達,東亞的日本正在高速發展,開辟了大量的新航線。
泰國平定了內亂,新印尼平定了東部,爪哇重新合并了蘇拉威西等島嶼的反叛勢力,在三個國家中仍然是最強的。
三分印尼格局已經無法改變,亞奇穩固了島內局勢,加里曼丹獲得了大國,特別是美利堅人的支持。
沙巴、砂拉越的軍隊準備獨立,讓加里曼丹的軍隊得到了一個天然盟友。
亞奇共和國的軍方由華裔主導,并組建了亞奇人民黨,人口占據主導地位,新印尼等國家的華裔大部分都遷移到了亞奇共和國。
東馬來亞自由聯盟領導的東馬來亞軍隊,讓局勢開始逐漸明朗起來,除了緬甸地區仍然混亂。
軟弱的共和黨開始清洗和平派,激進派成員掌握了游擊軍,隱藏到地下。
英國對于馬來亞的合并表現的不是非常積極,兩個國家,兩個政府符合大英帝國的需要,但大英不喜歡華裔占據軍事主導的東馬,也不希望美國人支持的加里曼丹吞并東馬,所以南洋局勢仍然在焦灼。
加里曼丹共和國成為美國人在南洋的重要軍事基地,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工廠,用于支持越南方面的戰爭,比起菲律賓,加里曼丹的組織程度比較高,效率也還可以,但仍然比南朝鮮和日本人差一些。
菲律賓國內軍閥轉入地下,南北越局勢越來越亂。
很多華人并沒有選擇加入阿根廷國籍,有的是以阿根廷為跳板,前往其他南美國家,他們能輕易來到阿根廷和通往布蘭卡市的國際客輪關系很大。
有的華人則選擇以國際勞工的形式活動,只有3成的華人選擇加入阿根廷國籍,39萬阿根廷華裔中還有5萬來自于秘魯等國家。
最近一年來到阿根廷的80萬華人中,有些人短期停留后,前往了其他國家,大部分還是選擇留下。
因為很多華人工作并沒有超過半年,所以只有一部分華裔獲得國籍,這讓阿根廷華裔人口迅速增長到了39萬。
比起其他族裔,他們獲取國籍難度會增加那么一些,不得不和印度裔一樣,從事底層工作,直到新內閣承認了華裔的地位,入籍數量才開始大量增加。
外籍勞工的工資普遍較低,生活條件簡陋,所以很多人更愿意做小生意,或者爭取入籍。
活躍在阿根廷的華人總數量已經超過110萬,大部分都是最近一年到來的,大部分都是為了躲避戰亂,入籍地集中在拉潘帕省,布蘭卡市,這曾是國防部和移民管理局攻擊圣赫塞的借口之一。
如果算上其他越南裔,菲律賓裔,印尼裔,日本裔,南朝鮮裔,則有大約160萬,很多無證件人員數量就更多了。
普通阿根廷人根本無法區分這些來自亞洲的新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