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阿拉伯裔分布廣泛,除了巴塔哥尼亞高原這樣的苦地,很多中小城市都有分布,并不抱團,而且都會說幾句西班牙語。
阿拉伯裔因為母國多,加上不喜歡聚集,除了能從第一代名字和生活習慣上分辨一二,第二代第三代基本和阿根廷人一樣,而且大量與本土白人通婚,在多子化方面持續性非常強,在沒有鼓勵生育以前都是七八個小孩,是非常可靠優質的新移民。
而且這些阿拉伯裔很多不喜歡進工廠打工,賺到錢后喜歡自己搞小作坊,但是招人又不會限制本土人,小富豪數量比例甚至超過了很多族裔。
而且阿拉伯裔不喜歡住市區,喜歡住郊區,是非常可靠的開拓者,開荒者,他們聚集的好多地方都是整條村子家家戶戶前面開店鋪,后面開小工廠小作坊,工廠不大,但是一年賺個幾百萬比索還是輕松。
小工廠基本上都是自己家人,結婚早,生的多,開枝散葉速度快的飛起,除了嫁走的女兒,三代人下來,就能繁衍出上百人,比普通家庭作坊競爭力強多了。
真正的年紀20歲,12年工作經驗,小的五六歲就要幫忙干活了,半大個小孩,不用給工資,生越多,反而越賺錢,有的還娶多兩個小老婆,家族擴大的速度快得很。
他們對教育并不是特別熱衷,但能卷出來的基本上都能考上大學,小學畢業的比例數量高于本土,往往十四五歲甚至更早就結婚,而且不怎么去注冊登記,所以阿拉伯裔黑戶數量一直都是主力軍。
阿根廷黑戶數量一直比較堅挺,哪怕清查出來后,也有不少又跑到其他地方去了,一代二代無政府主義屬性比較強,三代會好一些,接受過完整的阿根廷教育的基本上就非常愛國了。
阿根廷查戶口本身比較隨意,有時候只要兩夫妻其中有一個身份證明的話,不犯法,基本上就不會管你,所以有時候某個地方可能住了10幾20口人,但只登記了一個身份。
特別是在小城市,小城鎮,村莊,基本上不管的,也沒有能力管理,但是能形成自洽,治安也不錯,統一民族黨最近兩年一直在推行基層治理,基本上就是收編這批人,讓他們穩定下來。
阿根廷氣候溫和,是窮苦阿拉伯裔的重要移民地,公平上要超過美利堅等國家。
如果阿根廷經濟發展不好,這些人也非常快的跑到其他國家去了,科恩內閣稱為游牧式遷移。
如今的阿拉伯地區遠遠沒有后世那么土豪,阿根廷有意吸引這些白人裔族群加入,比起印度裔還是好不少的。
阿拉伯裔在阿根廷高層最高的職位是阿根廷國家宣傳部旗下的一位高級官員——35歲,是所有新移民中最高的,擔任阿根廷國家廣播出版局局長的喬治·塞夫。
他是敘利亞裔,出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是圖庫曼大學的畢業生,學生時期加入了新青年聯盟,畢業后又加入獵鷹局,長時間活躍于宣傳陣線,擔任過新阿根廷報社的主編,負責人,職位,現任統一民族黨布宜諾斯艾利斯宣傳部的負責人。
商業上比較出名的有沙特裔的薩拉赫·哈圖姆,是布蘭卡市哈圖姆化工的老板,在布蘭卡市財富能排進前一百的富豪。
敘利亞裔沙伊特·阿爾德,移民第四代,本土阿根廷人,布宜諾斯艾利斯服裝工業的大佬,中學文憑,創辦了阿爾登服裝公司,30歲的時候總資產就超過500萬美金,與阿拉伯國家關系密切,阿爾德貿易公司每年的營業額超過5000萬美金,經營各種工業品,原材料的貿易,敘利亞裔第一富豪,但非常低調,與母國敘利亞關系密切。
瓦希德·伊本,沙特裔,奧托拉合曼金屬機械加工公司老板,奧托市最富有的阿拉伯裔,據說總資產超過1000萬美金,產業遍布奧托市,現在正準備進軍摩托車制造業。
在阿根廷,現在有一批夜間進修學校,很多工人,年輕時沒有機會學習的人會去進修,進修完畢發放夜間大學文憑。
統一民族黨是阿根廷夜間大學重要的組織者,發展掃盲夜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