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他被迅速送往醫院,但最終還是搶救無效死亡。
此事一出,全球震驚,它給美利堅社會帶來了深刻的震動和悲痛,肯尼迪是非常受歡迎的總統。
他的死亡不僅結束了一位年輕有為的領導人的生命,也改變了美美利堅和世界的歷史進程。
肯尼迪遇刺事件象征著美國人民集體經歷的一次斷裂,使得很多人開始質疑文化權威、政府機構的合法性等。
13點30分左右,消息傳到阿根廷,阿根廷各地爆發大騷亂。
弗朗迪西總統第一時間向美利堅發出哀悼通告,圣赫塞也作出緊急部署,派安保力量保護科恩內閣人員安全,讓他們盡量減少外出。
弗朗迪西與圣赫塞溝通,希望利用這一事件來加強與美利堅的關系,以謀求國家利益,但并沒有得到回應。
在圣赫塞看來,這就是熱臉貼冷屁股的行為。
22日下午,副總統林登·約翰遜在空軍一號上宣誓繼任第36任總統。
肯尼迪執行的是有限度介入越南戰場的路線,這與美國軍工復合體的利益是沖突,約翰遜卻是軍工復合體利益的重要代表。
圣赫塞發出感嘆,美利堅要開始打越南戰爭了,他指示科恩財團開始賣出越南西貢的資產,防止被美利堅人打擊。
對于肯尼迪的遇刺,蘇聯人保持了沉默。
23日,24日,布宜諾斯艾利斯地區引發3萬人大游行,被軍隊鎮壓。
25日,科爾多瓦地區有人員試圖舉行大罷工,被軍隊鎮壓。
26日,查科省爆發5萬人的新移民與當地人沖突,被軍隊鎮壓。
28日,奧格蘭有一批軍隊試圖趁亂越過邊境線搶劫阿根廷,被防務軍擊退。
后續多日,阿根廷境內連續發生多起大型沖突,基本被鎮壓。
1963年,12月7日,阿根廷基本恢復和平,各地騷亂人員和組織者基本被捕,重新轉入經濟發展軌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