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通過經濟發展考核,讓各省把全部發展重心轉移到工業和經濟上,對于經濟快速發展具備重要作用,將地方政績與工業、經濟指標掛鉤。
考核制度和經濟稅收分成掛鉤,激勵地方省市發展經濟,稅制改革后,取消利潤稅等亂七八糟的稅制徹底統一,增值稅統一為15%,和農業稅,出口稅一樣,外資公司企業所得稅三年免收,兩年減半,吸引更多外資。
每個省可以設立多個國家級經開區,實行稅收減免+土地劃撥,優秀城市最多可以設置3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連任制度鞏固執政黨統一民族黨的優勢,進一步壓制激進公民黨,正義黨,共和黨,社會黨等反對黨。
最近幾年阿根廷掃除經濟發展障礙,吸引了更多外資。
國家證券交易所市值達到50億美金,隨著比索價值的上漲,很多國際游資投入阿根廷股票市場,進一步催生了股市繁榮,去年交易所新上市公司達到320家,創下歷史記錄,布宜諾斯艾利斯證券交易所的市值也達到了30億美金。
股市的繁榮進一步推動了阿根廷經濟的發展,很多上市公司利用股市籌集的資金擴大生產,發展的很快。
阿根廷銀行體系總資產規模達到了220億美金,成為阿根廷經濟增長的重要助推器,發展速度有所放緩。
阿根廷文化部建立國家搖滾樂團,國家歌劇院等官方文化團體,改編傳統探戈為工業重金屬舞曲,抵制英美文化滲透,特別是美利堅的文化滲透,建立新阿根廷文化,重塑民族自信。
民間出現了大量的搖滾樂隊,與探戈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現象。
重金屬改編削弱了探戈的底層草根屬性,但很多音樂變得更加流行起來。
民間搖滾樂隊將探戈的切分節奏、敘事性旋律融入創作,形成了探戈搖滾的混合流派,這個流派的代表作《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夜》結合了米隆加節奏與電子音效,通過各種廣播電臺在阿根廷廣泛傳播。
文學大爆炸催生了大量的新文學作品,移民文化,農業文化,工業文化交匯,形成了獨特的阿根廷文化現象。
不少文學作品以拉普拉塔河移民社區為背景,刻畫巴西、智利、意大利、波蘭等新移民與高喬人、本土居民的文化沖突,如新銳年輕作家巴茲爾·克勞福德敘事小說《博卡區生活日記》通過多文化背景的混雜敘事展現身份認同困境,在阿根廷狂銷190萬本,成為阿根廷著名現代派流行小說作家。
巴茲爾是個年輕的巴西移民二代,出生于巴西圣保羅貧民窟,12歲隨父母遷居阿根廷,其成長經歷賦予他雙重文化疏離感,在巴西被視為“外來勞工”,在阿根廷又被貼上“南美鄉巴佬”標簽。
比起后來的戰爭移民,巴茲爾生活的還算不錯,父母都有工作,作為長子的他,在阿根廷讀完高中后就步入社會,卻沒有太多的經濟壓力,而最近幾年阿根廷經濟繁榮,讓他可以輕松的找到工作,通過發達的鐵路,在布省,拉潘帕省,圣菲省以及其他省流動工作,認識了很多不同身份的朋友。
這種半邊緣的身份使他更關注移民群體的生存狀態,小說以布宜諾斯艾利斯博卡區為背景,聚焦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移民潮,通過碼頭工人、高喬牧民和本土居民的日常互動,呈現語言、宗教和習俗的激烈碰撞,講述了一個神奇的黃金時代。
成為暢銷作家后的巴茲爾光是版權費就賺了數千萬比索的存款,除了給父母的一部分,他仍然堅持創作,還在阿根廷10多個城市購買了房產,在全國各地收集更多素材,寫一部新的小說,阿根廷天地廣闊,任憑他馳騁。
國家電影局意識到文化藝術對國家發展的推動作用,要求影視劇植入一定的工廠振興情節,通過電影的力量展現國家工業的蓬勃生命力與奮斗歷程,激勵普通民眾的愛國熱情和建設國家的決心。
如1965年開年的現象級電影作品《拉普拉塔鋼鐵之戀》,一經上映便迅速風靡全國,影片中展現的愛情、奮斗與夢想,觸動了無數阿根廷人的心弦,票房更是一路飆升,連續突破阿根廷電影票房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