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05d雷公專職對地攻擊,載彈量6400公斤,主要使用響尾蛇導彈。
蘇聯人的米格-21極速2.05馬赫,1964年全球共產量超1500架,是東德、埃及、印度空軍主力。
米格—21采用,k—13環礁空對空導彈,仿制美利堅的aim-9b的紅外格斗導彈,憑借輕量化機身和機動性,對抗美利堅的戰斗機。
蘇-7b裝配匠轟炸機實力強大,是雷公的主要對手。
英國佬的閃電f.3,極速2.27馬赫,是全球最快量產機,部署西德對抗米格-21。
法國人的幻影iiic三角翼無尾布局,sepr火箭助推器實現2.2馬赫。
北歐奇跡瑞典saab35龍,雙三角翼設計,極速2.0馬赫,可公路起降。
新華夏的殲-6仿制成功,年產量已經達到300架。
圣馬丁飛機和科爾多瓦軍用飛機廠的箭6,箭7,箭8項目立項多年,仍然面臨量產難題。
圣馬丁飛機正在繼續優化做箭5改進型。
箭5極速只有1.05馬赫,爬升率35米每秒,作戰半徑600公里,沒有彈射座椅。
箭5c升級版極速1.25馬赫,性能有所提高,但戰斗力并沒有增加,箭5d強化版速度和箭5一樣,換裝了全新國產機炮,可以配雙發威力更大,可以攜帶更多彈藥進行轟炸,但戰斗機測試壽命和使用時間下降嚴重。
譚克博士仍然執掌阿根廷戰斗機工業的設計,并成為阿根廷國防工業委員會的一員,獲得阿根廷愛國勛章,圣馬丁勛章,阿根廷飛行勛章,是阿根廷國家科學院副院長,院士,布蘭卡航空航天大學榮譽院長,布蘭卡大學名譽創始人,目前也正式在阿根廷定居,加入阿根廷國籍,育有5個小孩。
阿根廷航空工業唯一的問題是戰斗機設計人才的培養并非那么容易,布蘭卡航空航天大學,阿根廷航空航天大學,薩爾塔航空航天大學這些成立沒多久航空大學的根基還是相當薄弱,國防部的資金讓他們把重心投向到月神計劃和潘帕斯之火計劃。
圣赫塞的投資重心仍然是戰略性武器,對于戰斗機項目的投入并沒有其他計劃那么多,人才傾斜也是。
目前只有實力弱一點的布蘭卡理工大學、圣馬丁工業大學和科爾多瓦工業大學對航空戰斗機專業比較看重,為阿根廷培育戰斗機設計人才,發動機設計人才,空氣動力學人才,為了支持人才體系建設,科恩財團旗下的伊蓮娜理工大學也投入資金發展戰斗機專業、金屬材料學。
布蘭卡理工大學作為其中實力最強的,創建譚克學者計劃,每年選拔20名青年才俊進入培養通道,單獨建立戰斗機系,飛行器系只設立飛行器設計-動力工程-材料科學-控制技術四門專業,其他幾個大學也有相應計劃,稍微從高考中搶了一點天才。
大一學生直接參與箭系列戰斗機的風洞試驗,大三進廠實習,布蘭卡理工大學用3倍薪資從加拿大龐巴迪、瑞典薩博挖來12名導師。
科恩內閣上臺后帶來的好處就是,腐敗問題變少了,這讓很多國防部的財政撥款可以有效的花在鋼刃上。
譚克博士利用他在國家科學院副院長身份,推動立法《阿根廷航空人才保護法》,規定核心技術人員離職需國防部審批,同時引入更多資助,大幅度提高了待遇,吸收外國的人才,如瑞典和加拿大。
譚克博士主導的戰斗機項目在巴西解體后迎來了一定轉機,獲得了不少巴西航空研究院的人才,組建亞馬遜戰斗機設計研究院。
并秘密從意大利馬基公司引進了新技術,聘用了部分技術人員,進行聯合培養,新飛機采用40度后掠翼和翼根邊條。
圣馬丁飛機廠從英國和法國招聘了一批發動機研發人才,花重金引入法國斯奈克瑪atar9發動機技術,從南非獲得了退役發動機羅羅avora.7發動機,成立仿制ia-78潘帕斯2發動機項目組。
法國對南美技術轉讓較開放,為阿根廷提供部分圖紙與培訓,讓阿根廷可以對atar9發動機進行逆向工程后設計屬于自己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