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災席卷中阿根廷中南部地區,導致很多老人提前去世,特別是年紀大有基礎疾病的窮人。
窮人不得不出門尋找食物,下雪天容易導致滑倒和骨折,往往讓骨折老人臥床不起,死亡率高達三成。
小孩子的情況稍微稍微好一些。
冬季并非新生兒最多的時間段,醫療資源分配壓力相對減輕,而且各地醫院開放了暖氣和孕婦照顧政策,最大程度保障新生兒存活率。
內閣還推廣南極企鵝走路法,用小步外八字行走,避免雙手插口袋導致滑倒等防滑技巧,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不要讓老人出門。
統一民族黨派出了歷史規模最大的志愿者隊伍,用于保證民生基礎問題。
在內閣的高效組織救災下,應對還算是比較得力,很快扛過這次雪災,渡過難關。
這次在雪災中發揮作用的有垃圾燃燒廠,這些工廠隨著超大城市的出現而發展,一座六百萬人口的城市,每天生產的垃圾足夠2座中大型發電廠燃燒的,還能增加城市供電,減少垃圾。
阿根廷的燃燒發電廠用了最新研發的清潔發電技術,污染不算特別嚴重,阿根廷內閣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案》,從聯邦德國,美利堅引進了燃燒發電設備,瑪雅化工研發了新型催化劑,可以減少黑煙和二噁英等污染物。
各火力發電廠和鋼鐵廠,化工廠也開始研發去除污染空氣,水資源,土地的新催化劑和技術,從而減少污染。
本次災難損失不是很大,順帶消耗了大量儲備資源和能源,讓民間消費掉,刺激了一波經濟。
資源和能源也有保質期,常用常新才是好的方式。
而且公司工廠的物資也不是免費的,除了基本的救濟糧不需要錢,滿足基本需求。
其他的比如像各種食品,保暖設備,發電機等,雖然不能高價出售,但也可以順帶回個本。
手套工廠最受歡迎,布蘭卡的一部分制衣工廠迅速轉產,提高產能,保證了救災物資的生產。
科恩內閣啟動緊急輪作補貼,每公頃補貼標準提高至18美元,央行和20家大中型銀行宣布向中小農場發放災后重建基金,提供1年免息貸款,帶動災后農業重建工作。
國家水利總局加速推進科羅拉多河跨流域調水工程,并加速巴拉那河等大型河流得到水利設施建設工作。
一些本土電器工廠因此崛起,打響了品牌,阿根廷的電器工業發展時間并不長,但也開始有了很多新產品出現,比如電吹風,電飯鍋,雖然都是仿制的外國貨,質量也還算不錯。
差不多1.3億人口的地區大市場真正建立了起來,也將會帶動更多的就業和更大規模的發展。
這樣的龐大市場超過了除了蘇聯外的任何一個歐洲國家,也比日本大,在美洲地區也僅次于美國。
而且人口還在持續快速增加,包括烏拉圭和巴拉圭,阿根廷人可以自由前往,人口開始了比較大規模的額流動。
阿根廷得到人才需求一直很大,這次巴拉那聯盟正好可以把剩下的一部分人才吸走。
支援高等教育發展,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宣布與烏拉圭共和國大學建立合作,布蘭卡大學和國立亞松森大學建立了合作,圣克魯斯自治大學與拉普拉塔大學建立合作,進行留學生交換機制。
公平的競爭機制,催生了一批新的商業公司,他們獲得了一定的區域保護,限制了阿根廷公司的無序擴張。
奧格蘭在教育方面發展比較出色,也就沒有建立太多的合作,更多的是貢獻一個三千多萬人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