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勝極少做公開演講,他的權威來自戰爭的勝利和改革,是一個堅定的改革主義者。
他表面上溫和,可也不缺乏手段,出生于蘇門答臘華僑商賈家庭,終身保持清教徒式生活,《香蕉樹下的宣言》至今影響星華聯邦。
黑水軍擊敗反對派后并沒有陷入驕傲自滿,反而將軍事勝利轉化為政治民族和解,持續推出溫和政策用于化解國內矛盾,同時注重民生問題,解決貧困、腐敗和失業,讓民眾支持度持續增加,星華聯邦最大問題馬來族也選擇徹底融入。
其他的硬骨頭也就好啃了。
陳永勝在類似私塾的學校上過學,從小就很聰明,膽識過人,入學后勤奮好學,表現出強大的天賦。
印度尼西亞大學畢業后游歷南洋,結識了一幫朋友,在整個東南亞四處游歷。
他與日本軍隊周旋過,參與過地下抵抗運動,深入學習游擊戰術與情報網絡建設,也在新臺北經歷過動亂,還在新華夏經歷過戰爭,在紅安圣地努力學習,也在南洋的叢林里與土著深入溝通交流。
他領導的叢林游擊隊是最有實力游擊隊,再到后來多次勝利成立黑水軍,最后和亞奇結盟,成為蘇門答臘軍方最大勢力。
很多對手也覺得陳永勝手段圓滑,詭計多端,很快可以把各種麻煩化解,他還十分擅長聯絡四方,和許多勢力都保持了良好關系。
除了新印尼,其他南洋國家都認可了星華聯邦的存在,而且希望能夠把那些獨立軍閥勢力和反對派給送到星華聯邦,幫忙解決問題。
陳永勝通過徹底廢除殖民遺留的族群等級制,推行全民兵役制與土地改革,華人武裝獲得了底層馬來農民支持,后來其他族裔也紛紛加入了亞奇聯盟,但亞奇人數并非全部,占比只有1成不到。
土地改革徹底瓦解殖民種植園經濟,釋放農民生產力,提供規模化工業勞動力池,降低人力成本,星華內閣利用農村勞動力發展輕工制造,發展經濟。
殖民時代已經徹底從星華聯邦清除,迎來了大發展時代。
他選擇撕毀盟約則是必然的結果,其他族群的實權人物推動下,一起建立新聯邦后,各族徹底平等,完成世俗聯邦轉型。
民族平等可以整合多族裔勞動力,消除生產協作壁壘,保證國家穩定。
通過加入華族分支有一定優待,卻并不會阻止其他族裔獲取平等發展機會,改善民生可以支撐工業持續投入。
他將新印尼塑造為共同敵人,使多本土族裔忽略內部分歧,選擇融入,全民服兵役制度,保證大家的參軍熱情,同時通過軍隊改造國民思想。
只有最優秀的士兵能夠加入正規軍,其他的次一級的優秀士兵有機會選拔進入警察部隊,而大部分還是民兵,服兵役時間并不長,最多不超過一年,和掃盲運動相結合,更多的是一次學習和改造。
自由亞奇運動原主張建立伊蘭法國家,具有極端主義傾向,當初為了對抗印尼,亞奇王室選擇淡化宗教目標,接受與世俗化的華族武裝合作,換取華族在資金、武器走私渠道上的支持。
亞奇本身也具備務實主義傳統,如今華族勢力龐大,如果能夠和平發展,世俗化也并非什么難以接受的事情。
現在南洋世道混亂,各種勢力魚龍混雜,比原先的歷史還要復雜十倍以上,而且各種軍閥反對勢力不斷,像緬甸已經出現了27個地方軍閥,各省都有大小軍閥,互相攻擊戰爭。
甚至泰國的兵力也無法鎮壓號稱建立國家的西部軍閥,還從新華夏求助才能勉強應對。
泰國和緬甸軍閥中,也有一些有識之士不愿意小打小鬧,但作為失敗者,他們已經不可能回歸新華夏,他們就秘密偷渡到南洋最大華裔勢力陳永勝旗下,幫助當時的黑水軍正規化,打正規戰爭,而且陳永勝團隊招募了來自新臺北的一些優秀軍官。
這些人雖然說是新華夏戰場的失敗者,但對付小小印尼雜牌軍隊卻都是碾壓級別的,如今在星華聯邦內閣也能擔任中高層。
新臺北如今和韓國一樣,并沒有徹底崛起,失業率很高,朝鮮戰爭后雖然有美利堅援助,但經濟還是沒有很大起色,放開移民后,遷出到星華聯邦的數量不少,幫助星華聯邦的華族比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