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代表團的副手是副總統阿圖羅·翁貝托·伊利亞,他同樣是優秀的阿根廷領導人,曾擔任過科爾多瓦省副高官職位,長期擔任眾議院議員,甚至將出任科爾多瓦省高官,但在必隆下臺后沉寂了一段時間,被圣赫塞提拔為拉潘帕省副高官,后來出任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長后,
才再次進入內閣出任經濟部副部長,去年改選成為實權副總統,并出任阿根廷國會參議院議長。
他是出色的激進公民聯盟領導者,去年才轉入統一民族黨,他具備出色的外交能力,成功讓馬爾維納斯群島問題得到了聯合國的承認,并主導開啟了和英國的主權移交談判。
伊利亞不僅曾與圣赫塞有過密切的聯系,在激進黨時期內兩人的交流也十分密切,而圣赫塞出任拉潘帕省高官期間,兩人更是多次交流,而且科爾多瓦省的解放與伊利亞關系密切。
圣赫塞曾希望他出任副總理大臣,但他沒有同意,就前往拉潘帕省擔任副高官,深度參與拉潘帕省的新變革。
而去年的改選,科恩內閣加強了總統府的權力,圣赫塞希望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把阿根廷打造的更加強大。
新的總統府是個運轉高效的總統府,但搬出了玫瑰宮,入駐了一個新修的大型建筑物,潔白色的五月官邸,玫瑰宮成為博物館,保留玫瑰宮歷史功能。
但這并非終點,在圣馬丁市,更加龐大的總統官邸,總理大臣官邸,國會建筑正在修建。
遷移首都被正式納入科恩內閣的發展計劃,要真正融合成一個阿根廷,遷都已經不得不進行。
科恩內閣希望通過歐洲合作獲取技術、投資和市場,阿根廷希望推動出口多元化,尤其是擴大農產品,牛肉、小麥和工業品的出口。
第一站就是法國,第二站是聯邦德國,第三站則是西班牙,第四站是意大利,然后是奧地利,葡萄牙,荷蘭,比利時,芬蘭,丹麥等國家。
英國因為首相哈羅德·威爾遜臨時改變計劃前往加拿大,澳洲,印度等國家訪問,所以弗朗迪西也暫時沒有訪問唐寧街的計劃。
英國對阿根廷的關注度比較低,英阿關系因福克蘭群島主權爭議長期緊張,阿根廷也對于英國各種希望不大。
9月份的歐洲天氣十分不錯,弗朗迪西團隊一共帶領了12個內閣部長前往巴黎,圣赫塞仍然坐鎮布宜諾斯艾利斯。
法國總統戴高樂把阿根廷的招待規格提高到和地區大國一樣的水準,位于巴黎市中心圣奧諾雷街55號愛麗舍宮,戴高樂和他的下屬們接待了這個龐大的代表團。
今年是戴高樂第二任期初期,法國正通過空椅政策對抗歐共體擴大化,同時加速核威懾力量建設。
1960年法國首顆原子彈試爆后,1963年拒絕簽署《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而科恩內閣領導的阿根廷政府,正在擺脫美利堅主導的香蕉共和國命運,尋求與歐洲建立平等伙伴關系。
作為歐洲核心經濟體,法國是阿根廷傳統貿易伙伴,尤其在核能、航空領域有合作潛力,戴高樂政府推行第三世界外交,對阿根廷的拉美樞紐地位感興趣。
阿根廷希望從法國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進行一系列商討,并得到法國的支持,讓巴拉那煤鋼共同體與歐洲煤鋼共同體建立更深的合作。
戴高樂以第三世界代言人姿態歡迎阿根廷,但法國對阿根廷的經濟發展計劃興趣不大,更希望擴大各種軍事出口,與弗朗迪西的工業談判也沒有十分順利,最后獲得了戴高樂的一些口頭支持。
雙方簽署《文化技術合作協定》,法國承諾協助阿根廷擴大建設核能研究設施,以此換取阿根廷鈾礦開采權,建立核能合作。
在巴黎郊外布爾日空軍基地,法國展示最新幻影iv轟炸機,阿根廷軍官代表團被邀請試坐駕駛艙,戴高樂表示南大西洋需要制衡力量,暗示對英國在馬島主權的立場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