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火車站的貨車也是舊時代的蒸汽機車,讓體驗過高鐵時代的圣赫塞頗有微詞。
兩個廠的運作頗為吃力,罐頭一廠的生產效率已經上漲起來,7月份從全月二休改為每周單休,生產量卻漲到了1萬4000瓶一天,已經不僅僅生產橘子和甜梨罐頭了,草莓,黃桃,蘋果,甜橙罐頭都給安排上了,品類豐富了許多。
基本已經達到了目前產能的極限,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全國最大的食品加工廠之一了。
雖然在圣赫塞眼里這不過是小小的食品加工廠,但每天光原材料就要運過來十幾個車皮,全國各地已經出現了美年達罐頭鋪在貨架上,沒有廣告的時代不得不說是奇跡。
圣赫塞的業務員們為了打廣告賣更多的罐頭,用上了很多圣赫塞傳授的一些小技巧,如刷墻,簡單有效,張貼海報之類的,甚至找印刷廠印刷宣傳冊,讓圣赫塞的罐頭廠銷量不斷攀升,創造了不大不小的奇跡。
工廠的銷售火爆,生產火爆,圣赫塞開始改革工廠,讓工廠更接近后世,既然軍隊的改革自己說不上話,這自己的工廠還不行嘛。
日工作時間也從每天9小時改為每天85小時,還好提高了工資待遇,并生產定制廠里的工作服,外包給了陳老伯唐人街的大姐裁縫作坊,1000套的訂單,讓唐人街的華夏老鄉們有點暈乎乎的。
他們也開始擴大產能,找外包,找工人,竟然搞的還不錯,華夏老鄉的制衣小作坊也變得有模有樣。
如期手工縫制生產出了圣赫塞需要的第一批100套廠服,當這身廠服穿在工人們身上的時候,工廠都沸騰了,罐頭廠竟然還發放免費的廠服,這在阿根廷相當不可思議。
廠服印刷著工廠的o,質量也不錯,制衣工坊們的手藝還不錯,讓老鄉們又從外地招收一些女工進行培訓,興許還能發展成一家服裝廠。
廠服的發放讓工廠工人的歸屬感也提升了很多,圣赫塞也在不斷改善廠里工人的環境和待遇,例如工作餐,租房子做宿舍,改善工作環境,員工技能培訓之類的。
另一方面,汽水二廠這邊也開始進行試產橘子汽水,除了包裝不行,好在本地的肖恩玻璃廠非常給力,開始按圣赫塞的需求生產玻璃瓶。
圣赫塞按著小時候喝汽水的樣子,把需求的玻璃瓶子子畫了出來,400毫升加大容量,可以讓人一次喝個爽,帶氣兒的肥宅快樂水,口感相當可以。
給玻璃廠一次下了20萬個玻璃瓶的訂單,和前邊的合作也讓原先快倒閉的玻璃廠重新煥發生機,而原先的玻璃罐頭的庫存幾乎已經快給普拉里罐頭廠清光了。
讓玻璃瓶廠得到了一筆非常樂觀的資金流,這個廠長奧德賽也算是挺厲害的一個人,迅速跟普拉里罐頭廠達成深度合作綁定,發放了拖欠的工資,經營搞的不錯。
最多的時候一次運過去30萬個玻璃罐子。
這可差點讓科爾多瓦肖恩玻璃瓶國營廠廠長把圣赫塞當做上帝供起來,這樣的大客戶,除了一開始設立的時候有,后邊都沒有,而玻璃廠的需求又傳輸到采沙場,鐵路運輸,讓科爾多瓦市的經濟小范圍的火了一把,算是傳導作用。
普拉里罐頭廠的火爆,還間接帶動了設備廠生產瓶蓋和罐頭蓋,印刷廠印刷瓶身,帶動了一批就業崗位,科爾多瓦多年上漲的的失業率竟然下降了許多,在整個阿根廷經濟下滑趨勢中相當罕見。
不得不說一家小小的罐頭廠開始了一次小小的蝴蝶效應,也許還會越扇越大也不一定呢。
萬里長征第一步,小小的罐頭廠已經開始揚帆起航,能否變成萬噸巨輪,還需要時間來檢驗,不過圣赫塞相信,未來的阿根廷崛起之路,一定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