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個玻璃瓶問題可是掐住圣赫塞命脈,直接打到了圣赫塞的七寸,圣赫塞最缺的就是時間。
塑料瓶廠還要幾個月投產,玻璃瓶的問題事關生死了,三倍哪怕短期內可以承受住,下一步可能就是五倍十倍的價格了,這是無法忍受的。
梳理了一下思路,最近在副業上發展確實有點順風順水,暗地里應該還是得罪了一大批人的,如一些實權議員,汽水廠的全國網絡發展,塑料瓶廠拿到的低息貸款,都有點過于順利,也讓圣赫塞有點放松了警惕心。
如果不考慮運輸價格問題,玻璃制品的國內廠家很少,除了科爾多瓦省,就只有首都那邊有生產玻璃瓶的了。
克羅斯也提醒道,首都那邊的很多玻璃廠據說已經破產倒閉了,比科爾多瓦這家還早,被國外資本介入收購,要不經營不善,沒有市場,也就是說圣赫塞已經在國內找不到玻璃瓶的貨源了,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而玻璃制品對于現代化工業其實并不是什么特別珍貴的東西,哪怕只是烏拉圭進口,其中的關稅,路費,損耗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進口玻璃非常不劃算,生產原材料也不貴,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鋇、石灰石、長石、純堿,便宜易得。
大多數玻璃制品廠都是本地化生產的才符合需要,民用的這玩意運輸太容易碎了,工業防爆類的還好一些,但是路上損耗也很大。
科爾多瓦是國內中心,交通樞紐,很適合建立大后方生產基地,首都人多,消費旺盛,國內外交通發達,也適合建工廠。
當初在市內成立這個罐頭廠也有這個考量,但萬萬沒想到這些玻璃廠和國外資本竟然這么無恥,
一個玻璃瓶賣三倍價格,要知道圣赫塞為了讓肖恩玻璃廠能夠接受,價格是比較高的,原先采購的價格就很貴了,再貴下去可是相當離譜的價格了。
資本的壟斷經營,天然需求,壟斷是獲取超額利潤的前提,這也給圣赫塞提了個醒,也不得不說圣赫塞當初交了好運了。
必須要好好解決這個問題,不能被人卡脖子,現在生產規模不大,還好,這個時間點卻是比較致命了,青黃不接,塑料瓶廠沒有投產,玻璃瓶廠要破產,其他廠商要漲價,這是打算抽掉圣赫塞的現金流,然后一擊致命。
徹底想清楚了前因后果,哪怕被子是如此溫暖,身后的睡衣卻滲漏出一層細密的冷汗,希望不是自己腦補太多吧,睡前總是容易想太多,感覺都得了迫害妄想了。
必須要趕緊抱大腿,拿錢收購玻璃瓶廠,要不就讓人解決掉這個問題,甚至解決掉出問題的人,額第三個還是別想了。
這一晚,圣赫塞有些失眠,胡思亂想,看著窗外高高掛著的月亮,實在困了,才睡去,夢中的自己,負債一個億,一生一世還不完,工作泡湯,還進了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