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大洛斯安第斯行政區重新分拆為三個省,分拆成卡塔瑪卡省,胡胡伊省,和薩爾塔省三個小省,
大洛斯安第斯行政區是阿根廷從玻利維亞并入阿根廷的土地,所以這里擁有很多分烈勢力,為了防止他們做大,一共拆出四個小省份,這也是鉀三角地區比較亂的原因之一。
其中圖庫曼省這個小省份一百多年前還叫過圖庫曼共和國,那時候薩爾塔省更是擁有強大的分離勢力,妄圖脫離拉普拉塔聯合省,成為獨立國家,不過大多被鎮壓,
1872年三國同盟,巴西帝國阿根廷烏拉圭大戰巴拉圭,巴拉圭徹底失敗,變為內陸國家,一蹶不振。
此戰巴拉圭損失40領土,一共154萬平方千米,
其中阿根廷占領查科地區,改為查科地方,后來從查科地區又分出福莫薩行政區,
原查科地方改為查科行政區,去年被命名為胡安必隆總統行政區,設置行省的條件也已經基本成熟。
現在國內有好幾個行政區,不是省,就是為了慢慢消化奪得的領土,是從1862年阿根廷通過的28號法律法案,
在各省以外設立行政區,條件成熟以后再改為省份,加強中央集權,從目前來看,還是做的不錯的,唯一比較自戀的就是必隆以自己的名義設立行政區。
是1932年開始,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為了爭奪大查科北部而進行的查科戰爭,更是再次讓貧窮落后的玻利維亞和巴拉圭衰落到低點,
這樣也讓阿根廷擁有一個穩步的外部環境,但美國佬的介入,也讓南美地區開始成為他的后花園,
美利堅在南美洲中部打下了兩個釘子,可以遏制和遙控這里的發展,鎖住了阿根廷和巴西的一部分發展潛力,對此阿根廷和巴西卻無能為力。
查科戰爭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爭。
當然,玻利維亞損失更慘一些,自獨立以來,被智利,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多次欺負,這次也沒能取得勝利,
這場戰爭造成玻、巴雙方死亡達10萬余人,兩國經濟幾乎破產,并引起了國內政治動亂,損失慘重,著名的玻利維亞游擊隊也開始出現。
為了在戰爭中取勝,兩國不惜大舉借債,僅玻利維亞借債便高達228億美元。
作為債權方,美孚石油公司等跨國企業在戰后加深了對兩國經濟的控制,而維克斯等國際軍火商更是直接從戰爭中獲取暴利。
那時候的阿根廷、美國等國作為調停核心,借機在南美樹立起了威望。
1935年,玻、巴雙方舉行停火談判,并于1938年在阿根廷首都簽訂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和約。
十多年前的阿根廷在南美可是比巴西擁有更大影響力的國家,目前也仍能和巴西分庭抗禮,處于歷史巔峰期,只不過胡安必隆的一些騷操作,才開始讓阿根廷開始不斷衰落,再加上美國佬不斷加注南美洲,還有中情局之類機構搞事情。
相對混亂的玻利維亞,智利,遠一些的巴拉圭人,還有這些邊境線,造就了一個鉀三角邊境地帶。
圣赫塞那時候也在格雷羅弄到一部分地盤后,嗅到了其中的機會,不惜投入重金,加碼雷霆礦業和雷霆十字在鉀三角和奧蘭市的力量,
希望遠期有機會挑戰美孚石油公司在兩國的霸權地位,真正擁有穩定大后方,也能不斷獲取兩國的勞動力資源,為旗下工廠的發展助推一份力量。
要盡快聯系路西法那邊的科恩公司入駐一個分部才行,瑪利亞鎮那邊要繼續擴張,必須多找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