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赫塞補充道,在座的這些人,也有些沉默,事實上激進黨是反對獨裁政府的,但他們處于弱勢,反抗也并不激烈。
“我們阿根廷長期被強勢力量壓制,處于這種逆來順受的環境之中,很難出現富有開拓精神的領導者,像阿圖羅先生這種強硬派領導人,其實非常稀缺。
雖然日本的這些人也都面臨著“槍打出頭鳥”的嚴酷現實,但他們絕不屈服,始終堅持即使被打也要出頭的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這是我想學習的東西。”
1946年必隆上臺后,極力推行倡導獨裁統治的必隆主義,必隆主義成為阿根廷國家政治象征,而這種獨裁統治的歷史,其實已經伴隨著阿根廷獨立后的一百多年,阿根廷人民的反抗從未停止,但總是被壓制。
“你說的都很好,除了一些話說的不太到位,其他的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
在座的人大多都認真點點頭,顯然圣赫塞的見解也是比較深刻的,哪怕在政治上來說還有些幼稚,如果無視拍馬屁來說還好,這番話已經相當了不起。
“隨著農產品出口的擴大,土地所有權越來越高度集中,而大量農民卻無地耕種,在城市,與農產品出口有關的行業滋生了一個富有者階層,
制造業的起步也造就了一批暴富者,而無數城市居民則因失業無法擺脫貧困,必隆的高福利政策其實對城市居民是利好的,但不可持續,因為財富蛋糕做不大,甚至在變小最后消失。”
事實上阿根廷的工業規模雖然不大,前十多年還是有點料的,現在卻都因為坑隊友的海關稅收,加上一五計劃幾乎都是跟輕工業和出口農產品加工業有關,重工業和鋼鐵業毫無進展,半死不活,圣赫塞翻看歷年阿根廷的工業數據,一臉感慨。
資源國總是不缺運氣的,1940年代,阿根廷撿漏二戰,再次丟棄了那些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初級食品加工等初級工業,大賣各種資源,gd也能保持6以上的增速。
但這種高歌猛進和搜刮式出口導致滋生,引發社會不公和更大的動蕩,再加上保守主義的思潮盛行。
這才是圣赫塞的鋼鐵強國論有市場的原因,阿根廷人解開了心中的疑惑,為什么越發展越沒錢后世阿根廷的重工業啟動于60年代,那時候已經有些晚了,世界形勢已經大變樣,
至少成本會比現在增加好幾倍,難度也會增加很多,國家原始積累更難。
必隆為了滿足民族主義者和工人的需求,將能源、電信、鐵路、電力公司大量收歸國有,而工人們的罷工既然是合法權益,則動輒要求加薪30、高休假、高工資,到最后剛剛拉扯起來的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名存實亡。
阿根廷用的是逐步用輕工業產品出口替代初級產品出口,以帶動經濟發展,實現工業化的政策,屬于替代工業化的第一階段。
后邊這些話,圣赫塞沒有再說,話題轉到了其他方面去了,像輿論戰也是一個重點。
“這次的輿論戰,我這邊只有一個要求,不做任何損害國家利益的事情,不組織罷工。”
阿圖羅的這個要求跟圣赫塞不謀而合,他暫時也不想出風頭被針對。
“好的,這也是我本身的看法。”
圣赫塞點頭表示認同,緊接著說道,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政府的決策也不可能一直都對,所以這不是我們攻擊的要點,我們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國家未來發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