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墨西哥實施卡德納斯經濟政治改革,徹底摧毀了考迪羅大莊園制,并使民族資本取代外國資本,掌握了全國最主要的經濟命脈,他們也從軍閥混戰中結束,加強了中央集權。
而巴西也在瓦加斯的帶領下,開始了工業化,巴西國土面積851萬平方公里,在世界排第五,有三十多種礦藏儲備占世界前列,其中鐵礦儲量333億噸,占世界的10左右。
1949年巴西政府的帶領下,里約熱內盧和圣保羅之間建立了第一座巴西國營鋼鐵廠奧爾塔雷東達鋼鐵聯合體,今年預計生產能力達100萬噸,
還在不斷增長,也是目前拉丁美洲最大的單體鋼鐵廠,而她的建設目標是300萬噸,后來經過多年建設到70年代的時候,這個數字變成了500萬噸。
似乎跟圣赫塞的拉普拉塔鋼鐵廠五年500萬噸遠景目標差不多,確實算是非常有野心了,只不過他的目標是5年時間左右。
圣赫塞對于拉普拉塔鋼鐵廠寄以厚望,目前也有了充足的建設資金,發行了國內第一筆建設債券,又有足夠的銀行貸款,自己前期投入的資金大概1000萬美金就可以,剩下的慢慢還,
去年10月份開始建設速度也再次加快,預計今年年底至少能實現50萬噸的中型高爐,變成南美洲第二大鋼鐵廠。
而且這可以說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鋼鐵冶煉技術了,有了奧鋼聯的d轉爐技術,將遠遠超過巴西的一代轉爐技術,事實這也是日本鋼鐵行業二戰后崛起的基石。
他一開始建設鋼鐵廠的目標其實也沒那么大,本來只是想搞個100萬噸的鋼鐵廠意思一下,結果發現自己的資金和礦業公司越搞越大,又有了運輸船隊,才不斷擴大了預期目標從100萬噸到320萬噸,到最后的500萬噸,資金也不斷往加,圣赫塞預估。
其實如果雷霆礦業能搞定玻利維亞的穆通大鐵礦,至少未來幾十年阿根廷不缺鐵礦石了,而海洋全球貿易時代,煤炭也不缺,哥倫比亞的煤礦、澳大利亞的煤礦,海運也便宜,源源不斷,唯一需要擔心的是有沒有足夠的海軍,這才能保證阿根廷的航路安全。
而澳洲的鐵礦目前還沒有被開采開來,圣赫塞需要鞏固雷霆礦業在字澳大利亞的合法權益,也必須小心翼翼,先把煤礦開采出來再說。
一個大國的崛起,首要的是足夠的實力,實力的強大是成為大國的基礎,但一個大國最終被國際社會承認為大國,則不僅僅是自身實力的問題。
有一個數據顯示目前南非的鋼鐵工業似乎還挺厲害,去年南非整個國家生產了100多萬噸鋼鐵。
圣赫塞在考慮如何把巴西包裝成大國的野心,進行了一番推演,但發現小丑竟然是自己。
為什么現在的美國人討厭阿根廷,就是因為阿根廷太跳脫了,又沒有足夠的實力,半桶水蹦跶。
可以說必隆完全是拉美最能吸引仇恨的國家,不搞你搞誰呢,相比之下現在的巴西和墨西哥可是真正的在韜光養晦。
巴西未來是不是大國,是的。
當然,她只是一個地區大國,而不是全球大國。
未來默認的全球性大國,除了五大流氓,勉強可以加一個日本,無外乎是因為他數一數二的經濟實力。
而一個國家在其走向大國之路,在對外關系必然會經歷一些重大的考驗,成功的大國不僅能經受考驗,更重要的是以這些重大事件為作為大國奠定經久的外交傳統。
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的失敗者,倒在了大國崛起的路,至于意大利,不提也罷。
這些傳統的影響具有戰略意義,而且其反過來將有力的促進實力的增長。
圣赫塞調動了獵鷹局巴西分部還有普拉里國際巴西分公司兩方面的調查,還是磕磕碰碰開始了他的表演。
我說你有你就有,管你吃了幾碗,這不重要。
門羅主義為美國外交開辟了具有經久戰略意義的傳統。
南北美洲現在說是美國后院,還是有些夸張,美國自從所羅門宣言以后,花了整整一百年才清除了法國、德國、英國的在這里大部分影響力,西班牙和葡萄牙則很難影響拉美了,這是國家實力不足導致的。
門羅主義發表于1823年,美利國當時聲明,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國與墨西哥等美洲國家的主權相關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