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熱帶地區很難出經濟發達的國家,估計也有這個原因,巴西遷都可能也有這個原因,
要不怎么有一句話說的,是空調拯救了新加坡。
沒有空調的巴西人,估計是真的熱壞了,連帶汽水銷量也猛漲。
圣赫塞也不閑著,趁機走動了里約的一些小商店,拿著巴西本土生產的可口可樂,瓜瓦那飲料,喝了個遍,這些飲料大多數是玻璃瓶裝,事實現在用塑料瓶,對于飲料公司來說,成本還是比較大,而且工藝不太成熟,所以大多數仍然采用玻璃瓶比較多。
對于圣赫塞來說,這是比布城更有潛力的城市,畢竟她的背后是一個比阿根廷大四倍的市場,而且是南美洲最大的單體市場。
1942年,可口可樂進軍巴西,在這里,它面對的最大的敵人不是百事可樂,是一個本地牌子,
巴西本土汽水的霸主,南極洲牌瓜拉納飲料率先發難,攻擊可口可樂的美帝國主義背景。
可口可樂善于了解新市場,而且向來能屈能伸,
這一次,它打出的廣告詞是,“可口可樂,強壯巴西人民,助力巴西工業化。”
這句話其實很扯淡,喝碳酸飲料哪能強壯巴西人民,還不如喝牛奶實在。
而且這不就是后來一個新華夏牛奶公司的口號嗎,也許有點淵源呢,
“每天一斤奶,強壯”
可口可樂的這句廣告詞已然深諳20世紀中葉巴西的主旋律對工業化的狂熱崇拜和執著追求,以及涌動的民族主義熱情。
普拉里食品出產的美年達汽水,也在非常緩慢地蠶食巴西市場,只不過成果并不好,市場占有率只有5不到,可口可樂的市場占有率是30左右,百事可樂是10,南極洲牌是驚人的45,其他還有一些本土飲料。
圣赫塞對美年達市場占有率可不是很開心,雖然目前巴西汽水市場也就4000萬美金不到,相當于每個巴西人一年的消費不到05美金,但對于美年達來說,卻是一個誘人的市場,一年區區200萬美金的銷售額,根本滿足不了圣赫塞的胃口。
而且還有啤酒、牛奶、咖啡市場呢,巴西人的消費潛力可不小,家門口的市場不能讓給美國佬,而普拉里食品需要更強大的競爭力,甚至以后出售到中美洲、墨西哥去。
既然準備要走跨國公司的發展之路,那么也是時候把普拉里食品變成完全體了,閹割了市場部的普拉里食品,國際競爭,
可沒有什么戰斗力,空有一堆新開發的飲料產品,
國際銷售都是靠普拉里國際這個獨立公司,也不能獲得很好的市場反饋,這對于一個市場為導向的公司來說,有些致命。
他未來要在巴西投放冰紅茶、功能飲料、甚至涼茶、風味飲料,這些久經后世考驗的飲料到巴西,將掀起一場巴西飲料市場風暴。
跟可口可樂拼刺刀,跟南極洲牌本土公司搞戰斗,殺出一片天地來。
這就是所謂的,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