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斯特簡單計算了下這個坦克的數據,發現這個坦克性能超過二戰德國產的坦克數據。
他對坦克的研究并非浮于表面的,而是真正的畫過草圖的。
“可以,據我情報所知,美國底特律坦克廠已經研制出一款叫48的巴頓中型坦克,
“裝備一門105毫米線膛炮,功率560千瓦,而且他們還在研發第四代巴頓坦克,性能遠遠超過目前的我們的坦克數據。”
“蘇聯人也搞了54型號坦克,改進后的數據可能比美國人的48更加夸張。”
54系列坦克也是有史以來產量最大的坦克,而且擁有非常多的改進型號。
“除了人員支持,我對坦克設計局的成員編制我的意見是200人左右,所以大家不用擔心人員問題,資金和試驗場所會安排到位。”
圣赫塞繼續說道,雷恩軍工現在幾個設計局加起來也就200多人,這樣會遠遠超過其他設計局。
畢竟搞坦克這種科技含量高,要求高的東西,不是那些輕武器和火炮可以相比的,當然火炮生產經驗也有利于坦克的研發。
“大家不用擔心人員的問題,我們會專門為我們的坦克設置一個全新的坦克工廠,暫時命名為雷恩坦克工廠。”
第二代坦克開始,可以說就沒有重型坦克這種稱呼了,因為重型坦克的問題太多,當然每個國家都不太一樣,在落后國家,淘汰的坦克都是寶貝疙瘩。
像非洲人打仗,有槍就行,坦克對大多數獨立后的非洲國家來說并沒有那么重要,像步坦協同基本都沒學會,甚至一些落后的坦克裝甲對抗不了肩抗火箭彈,所以坦克的出口其實很難。
對于一些后進國家來說,坦克這玩意不如迫擊炮和好用,還要燒油,搞個皮卡之類的就挺好。
對于圣赫塞來說,坦克卻有著比較重要的地位,如果這些人真能設計生產出柴油機,到時候自己可以搞其他民用工業,跟造船廠聯合研發,而且坦克裝甲也有利于金屬冶煉技術的提高。
如果事實證明雷恩軍工能制造出自己的坦克,那么以后引進卡車、汽車、重卡之類的技術就簡單多了。
可以借著研發坦克技術,搞人才培養工作。
“我的建議是我們還要同時再研發一款步兵戰車,跟我們的坦克用同一個底盤,降低一下研發難度,同時也是對我們模塊化思路的一種實踐”
步兵戰車是供步兵機動作戰用的裝甲戰斗車輛,在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等方面均優于裝甲人員輸送車,并且車上設有射擊孔,步兵能乘車射擊。
步兵戰車主要用于協同坦克作戰,其任務是快速機動步兵分隊,消滅敵方輕型裝甲車輛、步兵反坦克火力點、有生力量和低空飛行目標。
圣赫塞突然覺得自己好像變得有些無恥了,但來都來了,而且阿根廷后世確實是搞過一個厲害的步戰車和坦克的,雖然也是德國引進的,
坦克和步戰車用同一個地盤,大部分設備也都能通用,步戰車還可以作為武器裝備出口,坦克就比較難賣出去,除非確實能研制出好坦克。
后世阿根廷引進的正是1960年德國開始研制的黃鼠狼步兵戰車,搞了中型坦克和履帶式步兵戰車。
最終會議結束以后,圣赫塞除了未來五年計劃,通過了成立雷恩坦克設計局,定下新坦克局的兩個項目,53主戰坦克,53步兵戰車兩個項目,同時還準備再次擴大各大設計局的人員。
同時坦克設計局為了防止研發失敗,仍然安排了輕型坦克的改進計劃,改進研發美國坦克,把他們搞得更適合阿根廷的需要,這個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阿根廷雖然搞過一些43坦克,但那玩意就生產了12輛就廢棄了,工廠也解散了,那些設計人員都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