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蕙心與瀾心已在左下第二、第三落座,此時見眾人入內,連忙起身。
見過禮后,眾人按座次落座,子女坐左下,妾室坐右下。
看過茶后,周姨娘方姍姍來遲,她已是小腹微凸的模樣,文夫人只淡淡看了她一眼,對眾人道“都散了吧。”又道“翰哥兒留下。徐姨娘,這幾日天兒還冷,林哥兒害了風寒,沁兒身子又弱,你仔細些。”
“是。”徐姨娘應了聲,“多謝太太關懷,妾會小心的。”
一時眾人散去,周姨娘站在那里,坐也不是、去也不是,還是秦姨娘看不過去,扯了扯她的袖子,她才得了臺階似的,匆匆轉了身。
徐姨娘牽著錦心走出來時,隱約聽到秦姨娘的聲音,似乎嘆息“你這又是何必呢。”
徐姨娘見錦心回頭看了一眼,就揉揉她的頭,輕聲道“你秦姨打小心軟。”
正說著,就聽見身后有人喊她,回頭一看卻是梅姨娘牽著未心,四人見過禮,梅姨娘與徐姨娘道“徐姐姐,咱們家大姑娘與秦王世子,真的”
“慎言。”徐姨娘一指輕輕抵在唇間,眉目平靜,聲音緩緩,卻叫梅姨娘心里那些情緒瞬間仿佛被一盆涼水澆滅了,她低聲道“大哥兒回來了,再過些時日,約莫老爺也要回來。大姑娘的事情,自然是父母兄長商議著定下的,咱們這些人,只把嘴閉嚴實了,不叫話傳出去,就是為大姑娘好了。”
梅姨娘訕訕“我知道。”
正屋里,文夫人母子四人坐著,這種事情她是不相瞞瀾心的,聽著叫她學著有個長進教訓也好,她與文從翰并蕙心快速商討著對策,其實也商量不出什么,無論是給方家吃什么軟釘子或是與王府的婚事如何,還是要等文老爺回來拍板拿主意。
但兒子回來了,文夫人仿佛吃了一顆定心丹,母子四個商量著,文從翰與秦王世子謝霄曾同在青越書院學習,有過兩年同窗之誼,現下叫文從翰先行上門,與謝霄談談。
蕙心不愿叫家里為難,文夫人也不大情愿叫蕙心去為妾。
如今兩邊膠著著也是為難,文從翰眼簾低垂他也是不愿妹妹為人妾室的,這會心里盤算著稍后的說辭,又對蕙心道“世子給你的那個玉佩,你拿來給我。你放心,天塌下來有父親和哥哥,萬事你都不要多想。秦王世子不是斤斤計較的性子,即便咱們不嫁,他也不會覺著丟臉為難咱們家。
至于你想的,方家勢大,你嫁到王府去,方家總有些忌憚,這是不成道理的。方家在朝如今如日中天,宮中還有一位婕妤娘娘,秦王府雖是秦王府邸,世子雖是世子,你嫁過去又不是世子妃,卻也不至于叫方家多么忌憚。”
他這話說得直接,蕙心抿了抿唇,低聲道“都聽哥哥的。”
更深處方家與王府的事情文從翰已經聽文夫人說過,心里多少盤出來一些,但并未與蕙心細說,怕她聽了更加擔心,只笑著安慰道“放心,父親雖然沒回來,還有哥哥的。”
蕙心眸光明暗交錯,似有不安,似有茫然,又似乎因為文從翰的話微微定下些心,最終還是緩緩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