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日子文夫人臥床安胎,便叫眾人不必過去請安了,錦心樂得睡個懶覺,天兒一冷,她便成日家在臥榻上窩著不愿起身。
徐姨娘一早到正院去了,錦心起來后與文從林一起用了早膳,熱騰騰一碗紅豆桂花糯粉圓子下肚,一路又甜又暖地滑到胃里,便覺身上也舒坦許多。
吃完早飯懶得動,又想回榻上躺著去,婄云與繡巧好勸歹勸,將她拉到一樓暖閣里。
暖閣的空間相對比別的屋子要小上許多,倚墻是個大熏籠這是時下取暖常見的樣式,南北皆有,外表看起來像個大木箱子,表層木板架著,里頭中空的,底部有一層鐵網,鐵網下置小熏籠,燒炭的,但這炭火實在不需燃起來,不然怕有災患,只疏疏擺炭低火熏出熱氣,窩在上頭倒也暖和。
徐姨娘這個做得更精巧,底下放炭的做的是能抽拉的屜子似的,木板、鐵板、銅板由下而上共鋪了三層,上頭再放個輕巧的長方熏籠,無蓋的,燃起炭火來,因上頭還有一層鐵網罩著,抽拉這邊也做的能視看內里的鐵網,更為安全。
暖閣狹小,一個能二人并躺的羅漢床大小熏籠便占去一半地方,地下設著幾案,有個小五斗櫥,角落里還起著個火盆,熏得屋子里暖烘烘的。
為避炭氣之毒,暖閣雖然無外窗,但兩邊櫊子上都開了弦月空窗,火盆挨著空窗放,櫊子那頭就是梢間的小窗,那邊窗子支開,便能透出風去,也能將新鮮的空氣送進暖閣里。
冬日里這間小暖閣著實是個好去處,立夏細心,在熏籠上鋪了席子又設了坐褥,躺上去又暖又軟,直叫人骨頭都懶了。
錦心性子喜寒不喜暖,偏生是半點受不得寒的,屋子里冷些熱些都不舒坦,她一進來,婆子忙把火盆移到暖閣門口去,又將水壺支起,兌了溫水遞上來一碗。
文從林成日里活力滿滿的,錦心從前還能陪他玩玩,天氣愈冷,她愈不愛動彈,想安靜歪著,便又嫌他鬧騰。
文從林是打小就很會看姐姐眼色的,才過了生辰的林哥兒乖巧地依偎在姐姐身邊,錦心歪著翻畫冊,他一開始跟著看兩眼,后來覺著怪沒趣兒的,便自己找樂子掰手指頭玩,一會又扯扯錦心的袖子、一會摸摸自己衣服上繡的小老虎。
奶娘拿著布老虎來哄他,他也樂意,“咯咯咯”地直樂,笑得眼睛彎彎,露出八顆小糯米牙。
“擦擦哈喇子吧。咯咯咯的,你是小公雞嗎”錦心把絹帕往文從林嘴上一糊,看似粗暴實則輕柔地抹掉他的口水,嫌棄地把帕子往幾上一扔,捏著文從林的小臉威脅道“再在我榻上留哈喇子,打你小屁股”
文從林對錦心的話估計只能理解七分,畢竟這娃子也三歲了,還沒見過小公雞的,聽到“打小屁股”才明白過來,驚恐地瞪大眼,雙手捂住屁股“林哥兒聽話,不打”
不過他對錦心的情緒是很敏感的,很快就分辨出來錦心不是真要打他屁股,便又“咯咯”笑了起來,一下撲進錦心懷里,黏著她撒嬌“阿姐,陪我玩”
“嘖,才消停多一會,又鬧騰上了。”錦心嫌棄地撇撇嘴,最終在文從林的再三哀求下“勉為其難”地拿起文老爺特地命人打造的金毛筆即沒有毛只有毛筆形狀的玩具。
據文老爺本人說,孩子們打小玩毛筆,大了定然各個滿腹詩書、文采斐然。
但錦心低頭看了眼金光燦燦的毛筆和文從林一口一口咬上去的架勢,嫌棄地瞥了一眼文從林手中毛筆上一排排牙印,心道未必。
這毛筆是眾人都有的,錦心嫌金子打造的俗氣,文老爺見她不是會摔打東西傷了自己的性子,便又給她用玉打造了一支,但文從林下手沒個準,錦心還是拿金的陪他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