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規矩,錦心搬到園子里之后,身邊除了三個嬤嬤、貼身掌管釵環盥洗的兩個婢女之外,還會有八個小丫頭雜事跑腿,四個婆子上夜灑掃。
因家生子年齡得當又伶俐的不多,差的那四個小丫頭從家里選了一個、外頭進了三個,那四個婆子倒都是府里的,因錦心院子里的東西要的雜,徐姨娘特意將一個精養花草的婆子塞進了漱月堂里。
人現都已送到漱月堂去了,駱嬤嬤與盧媽媽在錦心入住前一日也就是錦心的生辰來到漱月堂訓話并簡單地教了一些規矩,錦心安心在樂順齋過了個生辰,第二日便遷到園子里了。
因為好歹算是個小搬遷,文老爺囑人放了兩掛鞭炮,各屋也都送了喬遷之禮來。
徐姨娘在漱月堂半日,仔細檢查各處,見一切寢具茶盞碗筷都已預備停當,屋子里各處都是按照錦心的習慣布置的,住起來應當舒適方才略松了松心。
院子里的八個人先來給錦心請安,錦心在正屋被布置為會客廳堂的明間上首羅漢榻上落座,身后案上一只官窯白釉大梅瓶中供著數枝艷紅梅花,墻上掛著青松仙鶴圖,羅漢榻上一色鋪設是簇新的條褥、織金如意紋引枕,俱都是朱紅顏色,以表喜慶。
徐姨娘本來是要都置辦大紅色的,料子文夫人都叫人送去了,不過錦心覺著大紅擺在屋里常日里太艷,強換成了朱紅。
榻上炕幾上兩只白地粉釉鵲登梅紋茶蓋碗,錦心與徐姨娘東西落座,八個新人在屋里整齊地給錦心請安“給姑娘請安。”
“起來吧。”錦心道“院里有盧嬤嬤、駱嬤嬤兩位嬤嬤,盧嬤嬤掌我身邊事,后頭小茶房也歸盧嬤嬤管,院子里的事與你們是歸駱嬤嬤管,駱嬤嬤是府里的老人,先前伺候過先老太太,我搬到園子里,姨娘垂愛將駱嬤嬤賜給我,你們要聽從駱嬤嬤訓導調配。”
婄云率先站了出來,領著眾人行禮道是。
錦心端起茶碗呷了口茶,繼續緩緩道“我身邊的兩個大丫頭素日貼身掌釵環盥洗之事,她們跟著我的時候久了,你們若有什么事也可以找她們。我這里規矩多但也算不上嚴苛,只要不越了界,大家都好生生的過日子吧。”
眾人又齊口稱是,錦心對婄云繡巧垂了垂眼,二人便取了荷包出來,院內眾仆役每人兩個打造精巧的二錢重小銀錁子,錦心笑瞇瞇道“你們兩個莫要忘了給自己留。新遷換地方,大家討個喜氣吧。還有前兒個收拾出來一箱衣料,等會每人一匹裁制新衣。”
這賞不輕不重,看不出深淺來,外頭進來那幾個高興壞了,家生子們悄悄交換了幾個眼神,納頭謝賞。
錦心又問了名姓,四個婆子夫家分別姓王、趙、董、錢,董婆子便是徐姨娘特意給錦心選來伺候花草庭院的,錦心多看了她一眼,道“這前院的花草往后就由你照顧,如今還在冬日里倒沒什么,明春草木初生的時候,我想著院子里熱鬧些。”
董婆子恭敬地應了是,四個小丫頭又站出來依次報了姓名,有一個叫麥苗的,錦心聽了便笑“合該是我屋里的人,麥穗,這回你可有伴了。”
這個名字就沒改,麥穗喜滋滋地笑,另外還有一個叫小惠的,錦心道“我大姐姐名字里帶惠子,這個要改了,你可有什么乳名嗎”
小惠搖搖頭,錦心想了想,便道“那就叫安吧,小安。”
另外兩個一個叫芽兒、一個叫阿秋,于是順理成章地一個叫了麥芽、一個叫了麥秋。
其實這名字改了也是方便分辨是哪個屋里的人,她們年歲小,看著就知道是姑娘們屋里的,但都是姑娘屋里的,究竟是哪個屋里,就要靠字輩分辨。
如今府里五位姑娘每一位都有一個名字末尾是“巧”的大丫頭,蕙心身邊是云巧、瀾心身邊是月巧、未心身邊是酥巧、錦心身邊是繡巧,最小的華心身邊周姨娘給取了冬巧。
這個名字一聽就知道是姑娘身邊的大丫頭,再往下,蕙心身邊的小丫頭是從“阿”,瀾心懶得想,隨著蕙心取的,未心身邊統一是“娘”字,譬如麗娘、紅娘,這也是當下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