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帝合上折子,一臉莫名地看了桌案上的燭臺一眼。
喜公公看到陛下將奏折點燃的時候,驚得連忙低下了頭,臉上不敢露出絲毫異色,心里卻已經掀起了滔天巨浪。
廬州府的災情已經傳到京城來了,此時收到奏折,還被陛下燒了的,不用說肯定是煜王殿下的送來的,用意自是不必說。
至于,陛下對煜王的心結,想必整個京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讓他沒想到的是,陛下竟然會為了這一己之私,置廬州府里數萬百姓于不顧,這可不是一位明君所為啊
此刻,他在心里第一次認同先帝的看法,也許慶陽帝的心性真的不適合為君。
就在喜公公在心里震驚的時候,慶陽帝已經拿起第二本奏折了。
看到是廬州守備彭廣耀的奏折,上面寫著請求陛下同意出兵營救被困百姓,在出現災后動亂的時候,允許他可以出兵鎮壓。
這個他肯定是批準的,剛才針對煜王只是因為自己的私心,作為一國之君,孰輕孰重,他還是能分清的,要是這件事一個處理不好,可是會造成國家動亂的,他怎么可能不批
他拿起朱筆,在奏折下方打上了勾。
喜公公見狀,連忙收回奏折。
“記住,今天朕只看到了彭廣耀一個人的奏折。”
裸地警告,讓喜公公不禁心底一顫。
“是,陛下,奴才記住了。”
聞言,慶陽帝這才滿意地收回了視線,看著已經燒得只剩下灰燼的炭盆,嘴角勾起了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容。
次日,金鑾殿。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陛下,臣有事啟奏。”
慶陽帝看著臺階下的鎮國公,眼里的厲光一閃,但立刻便換上和煦的笑容問道“鎮國公有何事要說啊”
鎮國公一臉正色,“啟稟陛下,廬州府城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雨,百姓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還請陛下派人支援。”
“這件事,眾愛卿可以放心,昨日廬州府城守備就已經向朕請奏了,朕也已經同意他出兵參與救援,如遇特別情況,酌情選擇武力鎮壓。”
此言一出,鎮國公臉色稍緩。
“那賑災之事”
慶陽帝笑呵呵道“鎮國公一心為國為民,實乃朕之幸,百姓之幸,甚至是乾國之幸,朕倍感欣慰啊”
“此乃臣之本分,不敢當陛下如此夸贊。”
慶陽帝不在意地繼續道“關于賑災之事,想必廬州府城完全可以自己解決,因為煜皇弟并沒有和朕提及此事,咱們應該相信煜皇弟的能力,不過為了以防萬一,也為了安撫百姓,朕打算派一個欽差大臣過去實地考察一下,你們誰愿意去啊”
一旁的喜公公聽了陛下的話,想到昨日在御書房被燒掉的奏折,頭不自覺地又低了低,他一個閹人,人微言輕,這些事可不是自己能管的。
這個皇宮里,也只有聰明的傻子才能活得久。
這話一出,下面的官員瞬間鴉雀無聲。
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啊,本來災情就危險,那還是煜王的封地,誰不知道陛下有多不待見煜王他們去了也是兩頭不討好,還不如不淌這趟渾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