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著聊著,鎮國公就提到了災民安置的事。
他可不管陛下和秦灼之間的齟齬,他只關心老百姓的死活。
“你準備怎么辦就算現在重新寫折子送去京城,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這事秦灼還在想辦法,雖說剛才他已經跟災民們解釋清楚了,相信過不久,就會傳遍整個廬州府,雖說是讓大家都認清了慶陽帝的為人,但不得不說,皇兄這一招,確實是直接將他推入了兩難的境地。
見兩人都面露難色,寧初開口道“既然糧倉存糧不夠,那就直接出銀子買,跟商戶買,再不夠的話,就去隔壁幽州府買,總是有辦法的。”
“關鍵就是廬州府一直以來都是整個乾國最窮的地區,就算在我來了以后大力發展商業,但也才剛剛起步不久,府城根本拿不出多少銀子出去賑災。”
秦灼說到這,輕嘆了一聲。
鎮國公也知道秦灼的為難,當初陛下就是瞅著這里又窮又偏,才想著把人給打發來的。
寧初輕笑一聲,“這還不簡單直接召集整個廬州府的官員和商賈舉行募捐不就行了”
鎮國公納悶,“他們怎么可能肯捐頂多捐幾兩銀子應付應付就不得了。”
這事他又不是沒見過。
見秦灼也不是很看好的樣子,寧初有些納悶,這個一直流傳到22世紀的辦法,可是經過了時間和歷史的考驗的,怎么可能不管用
“那你們可以換個方法募捐啊”
“什么方法”
看著面前一大一小同樣的疑惑臉。
寧初神秘一笑,也沒有再繼續賣關子。
“這不是有個現成的欽差大臣嗎可是替陛下前來考察災情的,現在災民們安置需要銀子,那煜王殿下肯定得做好帶頭示范作用,以煜王的名義為災民們捐款呀,那咱們欽差大臣看到了,是不是等回到京城的時候,要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將這些情況給上報給陛下也好讓陛下更加了解咱們廬州府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集體抗災的團體精神。”
剛剛處理完事情走到門口的蕭云,聽到寧初這番話,不禁激動道“妙,實在是妙啊,這可都是要在陛下那里掛名的,既然如此,那些官員們一個個還不得使勁捐”
就連鎮國公都覺得這個辦法實在是棒極了,“你這小丫頭腦子怎么這么好使這都能讓你想出來,這樣一來,直接把那些當官的給架上來了,不想捐也得捐啊,還不能捐少了,不然在陛下那不就留名了”
只是,秦灼的臉色卻沒有得到舒展。
“怎么了”
寧初看著他有些不解。
其他人見秦灼反應不對,也有點納悶。
“你們是不是忘了,皇兄和我的關系既然那些官員想在皇兄那里留個名,就更不會多捐了,不怕讓皇兄覺得他們是站在我這邊的,所以才捐這么多銀子幫我”
額
這個
鎮國公和蕭云尷尬地對視了一眼,他們剛才太激動,沒想起來這茬,聽秦灼這么一說,好像也對。
寧初也低頭開始沉思。
“這樣吧,我們不僅要把捐贈名單和數量登記一下呈給陛下觀看,還要將名單貼到廬州府的各個地方,特別是書院還有私塾。
還可以請德高望重的老師為捐款最多的幾位寫表揚傳記,將這些傳記也傳到京城去,也可以給陛下閱覽閱覽。”
這
“高,實在是太高了”
蕭云朝著寧初豎起來大拇指,真是恨不得將人供起來。
這一招真是絕了,就差直接拿刀架在那些人的脖子上逼他們捐款了。
不過也是那些人活該,他也只會在一旁幸災樂禍地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