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連忙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寧母,完全沒有考慮對方愿不愿意。
寧母聽完,絲毫都沒有感到意外,自從陸文朝出生以后,她這個父親一直都是如此的,在他心里,府里的一切,甚至是她和陸文嬌存在的價值都是為了陸文朝鋪路。
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陸文嬌的親生母親還在,就算被壓榨也不會太狠,不像她,當時親爹不管,親娘去世,繼母不慈,不就成了陸家的小可憐
“這件事女兒是不會去說的,父親要是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跟義父去提。”
“你”
誠意伯完全沒想到在他看來十拿九穩的事竟然被這個女兒拒絕了,當即感覺臉上面子掛不住。
“你是不是以為認了鎮國公當義父,就可以不把我這個親生父親看在眼里,翅膀就硬了我可警告你,就算如此,你也是我陸家的女兒,我是你父親,我說什么,你就照著做就行。”
不過到底顧慮到寧父和鎮國公的存在,后面又緩和了語氣。
“芳娘,也不是為父想逼你,這也是為了你們好啊,你想想,到你弟弟那代,我們陸家的爵位就沒了,到時你們這些嫁出去的女兒沒有娘家撐腰,那日子能過好但要是你弟弟認了鎮國公為義父那情況就不一樣了,到時等你弟弟繼承了鎮國公府,不就成了你們最大的靠山”
“父親不必說了,女兒已經說了,女兒沒這么大的能力可以左右鎮國公的決定,你要是有什么想說的可以自己去找他。”
誠意伯以為自己已經把道理都揉碎了說得清清楚楚,寧母這下肯定會同意了,結果沒想到又被擋了回來。
此時,誠意伯終于后知后覺發現自己這女兒變了。
以前雖說他不怎么關心這女兒,但作為自己的嫡長女,又是第一個孩子,從小是什么性格還是了解的。
出嫁前的寧母看自己的眼神滿是孺慕之情,即使自己很少關注她,后來嫁入寧家以后,對自己這個父親也是恭敬有加,漸漸地因為自己一次次要求她去幫朝兒,才使得他們父女間的爭吵日漸加劇,關系也有些僵硬。
今天是寧母從廬州府回來他們的第二次見面,上次只是閑聊幾句所以沒有注意,但今天面對他的要求,他才發現寧母對自己的態度變得平和而又堅定,再也沒了往日里的失望和痛心。
這滿滿的距離感讓誠意伯心里產生了巨大的落差。
可是下一瞬他又覺得是自己多心了,不鬧不是更好嗎省得像以前那樣,每次一提到讓她幫忙兩人就能吵起來或者冷戰。
估計是這次被攆回老家吃了不少苦,心性終于成熟了才會這樣。
而且他現在也沒有心思關心這些事,他滿腦子都是怎樣才能讓鎮國公收朝兒為義子。
結果他苦勸半天寧母都沒有同意,一旁的潘氏差點都要給她下跪了。
最后誠意伯實在氣急,放話道“你要是不去說,認親宴我是絕對不會去的,到時我看你們丟不丟得起這個臉面。”
說完,便衣袖一甩,怒氣沖沖地離開了寧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