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早上吃湯圓,徐祖爺包的湯圓,那真的叫一絕。
黃糖、熟花生米混在一起用碓窩一起擂細了,加上豬油調和做的餡料。
咬一口餡兒馬上就流出來了,有很濃的花生和豬油的香味,但口味上不是很甜。
盡歡一口氣接著吃了兩碗還想吃,徐祖爺生怕把她給撐壞了,趕緊把碗給收了。
湯圓是糯米做的,本來就是不易消化的食物。
吃完了早飯,徐祖爺給盡歡換上了新衣服,就帶著盡歡出門,隨大流跟村里的人一起去趕廟會。
村子里的人見到徐祖爺祖孫兩,都說起吉祥話給徐祖爺拜年,比平時還要熱情好幾倍。
為啥這么熱情除了徐祖爺輩分高之外,也是托臘月里徐祖爺給大家分肉的福
雖說每家也就分到3斤,但就這3斤肉要從大年三十吃到正月十五,年飯和正月待客的肉葷都有了。
盡歡被徐祖爺抗在了肩膀上,騎起了馬馬肩,雖然覺得有點羞恥,但過了一會兒也就被廟會上的活動吸引住了。
廟會上真的是摩肩擦踵,盡歡這樣的小娃娃,不是被大人扛著就是抱著,要不然根本沾不了地,一不留神就會被踩到。
平時都忙著上班下地的大人們,都帶著家里的娃娃去廟會上湊熱鬧,家家戶戶幾乎都是齊齊出動,能不擠嗎
錦城本來就有大年初一不干活的習俗,初一干活的話意味著接下來的一年,每天都要辛苦勞作。
再過幾十年,錦城會成為世界聞名的休閑之都,足以見得錦城人骨子里的好耍樂活精神。
所以,現在大家初一不勞動而是集體出游,說起來也是很有道理的。
廟會這么熱鬧,也是因為現在沒啥娛樂活動,好不容易過年閑暇下來,不得找點樂子嗎
踩高蹺、腰鼓、扭秧歌、舞龍、耍獅子燈舞獅
盡歡上輩子也就是在電視上看到過這樣的活動,那時過年的燈會廟會,她寧愿一個人在家里宅也不愿意出去擠。
不過現場看起來,盡歡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盡管這些表演者的服化道具簡陋得一言難盡。
最重要的是廟會上,還有賣小吃和玩具的。
糖人糖畫、糖葫蘆、桃酥、米花糖、叮叮糖、龍須糖、還有現場脫模的蒸蒸糕。
每一個攤子面前都圍著不少小娃娃,大人買了娃娃立馬笑嘻嘻,也有大人不買,小娃娃就地打滾開始哭嚎的。
后者要么挨一頓打,要么大人受不了娃娃哭鬧,趕緊掏錢買一份,然后趕緊把娃兒哄走。
小娃娃們知道可能會挨打,但也是拼了
萬一家里大人,一不忍心就掏錢就買了呢。
徐祖爺也看到有這么多小吃也很高興,除了糖葫蘆每樣都給盡歡買了點嘗鮮。
后來又給盡歡買了風箏、面具、風車這些小玩意,這趟廟會才算是全滿完成。
回家路上,盡歡不出意外地又收到了許多小娃娃艷羨的目光。
下午盡歡大方地帶著自己新買的小玩意,跟別小娃娃們分享自己的新玩具。
超美最稀罕盡歡的風箏,覺得比自己手工糊的好看還飛得高。
超蘇則更喜歡孫猴子樣式的面具,戴起來也抓耳撓腮的,看著跟孫猴子本猴也沒啥區別了。
秋月拿出自己新做的毽子,跟盡歡換著風車玩,女娃子總是更喜歡顏色鮮艷靈動的東西。
秋荷跟著她二哥夏苗過來,夏苗一下子就融入到她們的圈子里,玩得不亦樂乎,而秋荷則眼巴巴看著,在旁邊要哭不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