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軍在一片起哄聲中,給新娘子張小梅穿上了紅色的婚鞋。
一對新人雙雙出了房間,倒堂屋里給張父張母拜別。
看得出來張父張母對于張小梅還是很舍不得的,盡歡甚至看到張父的眼睛有點紅。
徐向軍鞠躬給張父張母的面前敬茶,“爹媽你們放心我以后會待小梅好的”
張父張母喝了茶,還給了徐向軍改口紅包。
這個時候,小姨妹張小雪從廚房端來了一碗面條,遞給張小梅。
“迎客餃子送客面”,張小梅吃了這碗面條出了門,以后再回到這個家里,就只能算是客人了。
張小梅吃了兩口,一大碗面還剩下很多,她就把碗遞給了徐向軍,徐向軍端過來準備三兩口給解決了。
碗里還剩一點面條的時候,張小梅拉了拉徐向軍的袖子,小聲說道“面條留一點”
盡歡就納悶了,現在不是最反感浪費嗎怎么還剩下了
小姨妹張小雪接過了碗,遞給早上給張小梅盤頭發的全福婦人。
全福婦人接過碗一看,笑瞇瞇地把碗展示給大家看“大家看,新郎官還給老丈人家里留了福哦”
新娘家觀禮的賓客,看著留了一口面條的碗,紛紛點頭。
原來碗里的剩面還有說法,現在結婚的習俗可真是有意思啊。
要是那種吃飯大口的人,兩口就吃光了,那樂子就大了。
茶也敬了,面也吃了,徐向軍就領著張小梅出了門,剛坐到車上,張家門口立馬點燃了一掛鞭炮。
新娘子的嫁妝堆在了后面的車上,兩床被子,兩個衣箱就是全部了,至于衣箱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那就不知道了。
盡歡還是被徐向民放到了拉嫁妝的車上坐車,剩下的人除了新娘子和新郎官,不管是接親的還是送親的,都只有走路了。
小姨妹張小雪也在送親之列,張小雪和徐向民年紀相仿,但剛剛背詩的時候算是結下了梁子。
張小雪覺得,剛剛徐向民放了煙霧彈讓盡歡背詩,讓自己那么快就開了門,少了很多樂子。
徐向民這個未來鋼鐵直男的半大小子,怎么可能懂女娃子的心思,張小梅說了一句,他便要反駁兩句。
聽著小姨妹張小雪和徐向民相互斗嘴,盡歡坐在車上,聽了一路的熱鬧。
其實馬車也沒比走路快多少,回去也就用了一個多小時。
等回到甜水村,還在曬場,徐向黨就在家門口放了鞭炮,噼里啪啦一陣響,然后小娃娃們就開始喊“新娘子來啰新娘子來啰”
村里的人圍在徐家俊家門前院子里圍觀新娘子,小孩子更是人來瘋地跑前跑后。
徐家俊帶著兩個兒子,徐向黨和徐向前都站在門口,招呼著來送親的各位男客,遞煙引坐。
而張秋桂則帶著二兒媳,也跟著熱情地招呼著女賓客。
等新娘子一進了門,院子里的方桌上已經擺好的了領袖的石膏像和糖果瓜子等。
這時候媒人客串的司儀出場,不過這個媒人還是個男的,是新娘子的堂伯,也是新娘他們村的支書。
怪不得他跟著一起來送親了,一般情況下,現在接親送親都是年輕人,上了年紀的人一般是不會跟著湊這個熱鬧的。
“現在我宣布,徐向軍同志和張小梅同志的婚禮正式開始現在有請我們的證婚人徐懷安同志講話大家歡迎”媒人兼司儀主婚人的張堂伯講了一通話,拍著巴掌終于退下來。
徐祖爺整了整舊軍裝的衣襟領子,才走到桌子前面,立正敬了個軍禮,開始發表證婚致辭。
“今天是徐向黨同志和張小梅同志的結婚典禮,首先感謝各位來賓來參加兩位同志的婚禮
我徐懷安作為新郎的堂祖祖,我十分有幸地來當這個證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