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我祖祖教我的,”盡歡趕緊總結陳詞,“村里上不起學的娃那么多,咱有機會就更要珍惜”
盡歡在村里呆了這么久,也做不出來那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事,畢竟現在農村就是這個現狀,大部分大人整天腦袋里裝著的是怎么吃飽飯。
至于娃娃上學,有錢就上兩年,沒錢或者娃娃到了能出勞力的時候,那就輟學回來上工下地。
現在的教學條件也差,好多村里甚至于公社的老師也是略上了幾年學,就會點基本的認字算術。
至于這些從事這些教育工作的教師,都是掙工分的民辦教師,可能連省城都沒有去過一次,開拓眼界的書也沒有讀幾本,又有什么關于外界和未來的干貨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呢。
就更別提激勵和鼓勵學生上進讀書的方法和策略了。
消息閉塞加上沒有人正確的引導,很多娃娃上學,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上學,上學究竟有什么用。
漫無目的上了幾年,覺得好像上學也沒什么用,就陸陸續續地退了學。
盡歡上輩子初三的時候,她爸有幾個項目在外地,幾個月也回不了一次家。
她媽那會兒也正在評教授職稱的關鍵時期,也根本照顧不到她。
于是便請了一個年過四十的保姆阿姨,來給盡歡洗衣煮飯,照顧她的飲食起居。
盡歡至今還記得那個阿姨,看著盡歡家的書房和客廳都擺滿了書,露出那種十分艷羨的表情。
問及原因,阿姨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她上學那會兒正是文化大風暴最瘋狂的時期。
那會兒學校停課她也沒啥心思自學,覺得讀書還不如割豬草掙工分來的實在。
后來學校復課的時候,她學過的那些課早就忘光了,干脆就直接輟了學。
風暴結束的時候,村里的知青考上了大學風光回城。
她很羨慕但那會兒已經晚了,因為已經嫁人已經沒有機會再去讀書了。
所以她一輩子羨慕文化人,也敬仰知識分子。
她丈夫重男輕女不喜她只生了兩個女兒,也不讓兩個女兒讀書,她一怒之下離了婚。
她自己一個人帶著兩個女兒過,辛辛苦苦四處打工給人當保姆,最后終于供出了兩個大學生女兒。
盡歡記得那個保姆阿姨,在做完家務的時候,常常捧著盡歡小時候的兒童讀物看得津津有味。
那個保姆阿姨在盡歡家干了四年多,讀遍了盡歡書架上的書,甚至一些盡歡爹媽專業的普及書目,都被她翻閱過。
這件事情對盡歡的觸動非常大,這就直接導致了盡歡后來終身閱讀的習慣。
雖然上輩子的命短了點,但盡歡確實是扎扎實實堅持每天讀書,沒有一天懈怠。
甚至去尼國旅游遇到地震的時候,盡歡打完了12308后,都能淡定地從自己的隨身包里摸出個電子書閱讀器,坐在帳篷旁邊看起書來。
旁邊的人不是覺得盡歡腦子有病,就是伸出大拇指給盡歡比了一個大寫的服。
其實讀書有時候并不能改變現狀,但確實是能讓人有安定的心境和難以言喻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