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很快就要開了,在列車員的連聲催促下,沈云旗和周廣川很快登上了火車。
送完了沈云旗,徐祖爺看盡歡興致不高,便問她要不要去廢品站淘點東西。
老物件的誘惑,才把盡歡從傷感的氛圍中拉了回來。
“祖祖,那咱們快去吧,說不定今天還能淘到不錯的東西”盡歡拉著徐祖爺興沖沖地往火車站走。
徐祖爺看盡歡興奮的小模樣兒,也跟著笑呵呵地往外走,祖孫兩駕著馬車直奔縣城最大的廢品站。
到了廢品站,徐祖爺給看門的老大爺塞了一包煙。
老大爺告訴他們,院子里的堆放兩堆廢品,都是今早剛送來的,讓他們在里面慢慢找,還允諾幫他們看著馬車。
盡歡聽著廢品是剛送來的就更高興。
現在各項物資短缺,老百姓的收入也有限,所以大家過日子都是精打細算的。
家里的物件壞了破了,第一反應都是修修補補,那種修補不了,實在不能用的破爛物品,才能賣到廢品站。
所以一般老百姓的家里,是不會產生大宗的廢品。
所以老大爺口中說的,今天早上剛送來的兩大堆的廢品,估計多半來于紅臂章“破四舊”行動。
盡歡和徐祖爺一走進了收費站的院子,院子里的兩堆廢品,是真的把他們兩給驚到了。
兩堆廢品基本鋪滿了整個院子,堆起來比院墻都高。
因為是早上剛送來,廢品站還沒來得及進行分類處理,所以看起來什么都有。
書籍報紙、瓷器擺件、家具物什,全都混到一起。
書籍基本上沒什么完好的,里面的有些跟“古舊”扯上一點關系的書,大多數都有焚燒損毀的痕跡。
瓷器擺件就更不用說了,能找到幾個缺口不嚴重的都算是幸運,大多數都被砸的稀碎。
至于家具,椅子桌子缺胳膊少腿兒才是正常的,完整的大件一個都沒有。
徐祖爺看著腳邊的一口劈開了一口大洞的箱子說道“上好的檀木,可惜了”
是挺可惜的,箱子的各個面板上,都被劈了幾個大洞,想收拾起來廢物利用都是不可能的了。
徐祖爺后面找到了一片烏木的小插屏,長寬都沒有超出五十厘米,
插屏的一個彩繪的瓷板,瓷板的花樣是小童撲蝶,倒是十分有童趣。
盡歡讓徐祖爺把瓷板拆下來放進了空間,就只剩下插屏的底座放在了一邊。
盡歡翻到一些線裝書和字畫,她先不管有用沒用,都先收起來放到一邊。
要不然這些上了年紀的書畫的命運,可能就是被送去造紙廠打成紙漿,實在是太可惜了。
后來盡歡還翻到幾本英文書籍,“巴黎圣母院”“人間喜劇”,還有黛戈爾和雪萊的詩集。
這些書的邊緣都有點發毛,看來原主人沒少翻閱它們,就不知道書的主人現在怎么樣了。
在這個年代,有留洋經歷懂外語,不見得是什么好事,有資本主義作風嫌疑。
后面徐祖爺找到了又一個青花瓷的筆筒,和一沓宣紙,便招呼盡歡回去了。
稱重的時候,看門的老大爺還是給祖孫兩行了個方便,也沒檢查就直接稱重了。
不管是烏木紫檀還是花梨木,價格統統按照木柴算,書本古籍也是按照廢紙的價格,一大堆的東西加起來一共花了五塊六毛三分錢。
盡歡從挎包里面抓出一把糖,遞給了老大爺,讓他帶回去給家里面的孫娃子吃。
老大爺樂呵呵地接過去了,還說以后有小娃娃喜歡的小玩具,都給盡歡留著。
盡歡笑著道謝,接著她幫著徐祖爺把東西拎上了車,祖孫兩這才慢慢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