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他身體好,眼見女兒又被賜了婚,眼見女兒離皇后之位只有一步之遙,這個不爭氣的竟然想讓儲,想離開帝都,這病了一場把腦子也傷著了么。
韋國公忙語重心長的相勸道“殿下,殿下您要三思啊”
李世都回他說“舅舅,我已深思熟慮。”
說得好聽是讓儲,還不是皇上心里已有了更好的儲君人選。
龐太師陰陽怪氣的說“做人貴在有自知之明。”
也不知道他這話究竟是在諷刺誰。
盧國公沉吟道“龐太師大可不必陰陽怪氣,殿下的氣度堪比堯。”
盧國公為李世都說起話來了,還引用了堯舜禪讓的典故。
堯在位七十年后,年紀老了。他的兒子丹朱很粗野,好鬧事。有人推薦丹朱繼位,堯不同意。后來堯又召開部落聯盟議事會議,討論繼承人的人選問題。大家都推舉虞舜,說他是個德才兼備、很能干的人物。堯很高興,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并考驗了二才將帝位禪讓給舜。
盧國公并非想要高舉李世都,他就是想在皇上面前顯擺一下自己的氣度,和龐太師一比,他的格局就打開了,就顯得龐太師心胸狹隘,和一個要離開的人有什么好計較的。
再則,李世都就算不是太子了,那也是皇子,也是皇上的兒子。
他沒犯錯,皇上也沒廢他,而是給了他足夠的體面,讓儲。
由此可見,在皇上的心里,還是很看重這個兒子的。
皇上這時說“既然世都志不在此,朕也不強你所難,等你完婚之后,再離開不遲,朕也想親眼看著你大婚。”
李世都說兒臣謝父皇成全。
既已讓儲,朝堂便再無他什么事,就此告退,他走出朝堂。
讓儲之后,究竟誰為太子,這才是重點,百官們都很關注。
龐太師說“為了江山穩定,還請皇上早日再定下儲君,安定民心。”
皇上不悅的回他說“朕還沒死呢,江山怎么就不穩定了,民心怎么就不安定了還是眾愛卿盼著朕早點死”
龐太師被噎得面上一僵,盧國公趁機道“皇上所言極是,皇上安康,定能再活百年。”
馬屁精。
那時,李世都在離宮前去見了蔡皇后。
蔡皇后聽聞他朝堂上讓儲之事,面上一陣青白,她被氣得幾乎就要失語,好不容易緩過神來,她咬牙道“李世都,這么大的事情,你就一個人決定了”
李世都神情淡淡,諷刺的笑,回她道“這不是早就決定的事情母后不也早有了扶持平王之意。”
早在他身體出現狀況時,皇上就已決定另立儲君了。
他身體雖在康復中,皇上也沒有改變之前的心意,還是有廢儲之意。
現在讓儲,不過是讓他退得體面一些。
皇后忽然有些憤怒,道“扶持平王,那還不是因為你這個當兒子的沒用,你若有用,我用得著指望人家的兒子。”
李世都忍耐著,問她“所以,暗殺靜王一事,你可有參與”
他畢竟做了這么多年的太子,身邊又豈會沒有心腹,只是因為生病一事,他曾經有些自暴自棄的一個人離了宮,誰也不理。
靜王被暗殺這事雖是暗中操作,他回來后也沒對外宣揚,可該知道的人還是知道的。
皇后立刻否認,道“不是我,和我有什么關系。”
平王那邊有自己的母族,用得著她冒這么大的風險去暗殺靜王。
李世都想也應該不是她吧,便信了她,道“等我大婚后,母后隨我一起去封地吧。”
只要她愿意,相信皇上會允許的。
皇后一臉拒絕的看著他,道“你讓哀家離開皇宮你在說什么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