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傅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只大碗走了出來,又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看到了嗎你們看”
蕭遙連忙湊近了看。
深邃的天幕,閃爍的繁星,一彎彎彎的月兒,那么美,那么遼遠,在陽光下,發出閃亮的光。
老師傅愛不釋手,“真的很美,也是鏡面反射。這彎月亮太美妙了”
蕭遙看完碗外壁上的彎月,又看向碗里的,見是一模一樣的彎月,頓時笑得眉眼彎彎,忍不住伸出手去摸了摸那彎月牙兒。
這個世界上最叫人愉快的事,就是經過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一抹彎月,就是蕭遙這段日子的努力成果
蕭二伯認真檢查過整個大碗,見釉足夠厚,碗口的干口處理和原先那件繁星盞一樣,碗底的釉淚照例成淚滴狀有序地分布,不由得欣喜若狂,抬頭看向蕭遙,“蕭遙,你將建盞玩到了極致”
“走,我們回家,慢慢欣賞,看夠了再放到店里去。”蕭遙笑道。
于是大家收好大碗,小心翼翼地回了家。
眾人當晚欣賞了一晚這件新出的彎月繁星盞,然后開始琢磨,要不要給這些建盞投保險。
專門趕來的市場部負責人激動得直搓手,“我認為要買保險,這樣的珍品,放在店里很容易有失竊的危險”
“那就保”蕭遙說道。
市場部負責人點頭,“那我先去給金油滴盞和這個彎月繁星盞投保,等投保通過了,再放到店里。”
大家自是點點頭同意了。
郁詩一邊令人準備拍攝事宜,一邊讓顧非凡暫時不要有什么動作,起碼等拍攝團隊拍好了,離開之后再做。除此之外,她也讓人時刻關注蕭家是否新燒出新的建盞,得知沒有消息,這才放下心來。
出差回來的顧時年見她忙得團團轉,就道,“郁詩,拍攝的前期準備,你可以交給其他人來做。我認為你的位置,應該在窯里。”
郁詩雖然很興奮,恨不得親自盯著各方面的準備,但是也明白,真正能讓自己和普通人區分開來的,是她燒建盞的一手技術,于是還是依依不舍地回了工作室,認真琢磨著燒建盞。
轉眼到了半個月后,龐大的拍攝團隊來到平陽市。
本地人和外來的游客們,見了拍攝團隊,都十分好奇,一打聽,知道是去郁詩建盞拍攝的,都大感興趣,紛紛跟著去看熱鬧。
拍攝團隊無論去哪里拍攝,都經常被人圍觀,早就習慣了。見跟在車后的人,也不在意。
車子開到一個路口,正好是紅燈,只得停下車等著。
這時車外忽然有人開著摩托從旁經過,對身后的人大聲叫道,“真的,沒騙你,真的是彎月繁星盞是彎月不是圓月,正正的彎月”
拍攝組的人大為好奇,一人看向其他人,“彎月不是說建盞是控制不了斑紋的形狀的嗎彎月是怎么燒得出來的”
“我也不懂,聽聽他們怎么說。”又一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