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遙和蕭芳互相發了幾封電報,得知自己那篇反哺拿到了248的稿費,也知道蕭芳和四鳳幾個因被蕭正登報宣告死亡,心情仍舊很低迷,雖因不愿意她牽掛,故不曾多談,她也能從電報中看出來。
這天,看完電報,她陷入了沉思。
原以為,帶她們離開舊地,脫離蕭正,幫助她們過上富足的生活,她們就能慢慢忘掉蕭正,做出改變,成為自強不息的女子。現在看來,這是她的一廂情愿。
蕭芳和四鳳幾個需要改變的,不僅僅是困苦的生活,或者說,改變困苦的生活只是讓她們在物質上好過些,精神還是飽受束縛的。她應該改變她們的,是她們的精神世界,或者說世界觀
這個世界上,像四鳳、大姨太和三姨太這樣的女子還有很多,像蕭芳這樣受過教育仍舊掙脫不出舊式思想束縛的,也還有很多。
她需要做的,是把她們從舊思想中拉出來,讓她們真正睜開眼睛,看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從思想上進行主動的改變
想到這里,蕭遙放下翻譯的文章,開始進行新的構思。
她這次準備寫一篇內宅爭霸文,只是爭霸到最后,勝利者出人意料之外。
想干就干,蕭遙粗略寫個大綱之后,去找出身富貴家庭的男女同學,打聽富貴之家的衣食住行是什么樣的,一邊打聽一邊做筆記,準備工作做了足足半個月,才拿起筆準備寫文。
只是寫了個開頭,她忽然停下筆。
她針對的主要目標群是不識字的婦女,因為識字卻思想愚昧的,畢竟只是少數,這些識字的女性,有更多傳統文學可以讀可以啟發。
如今文壇上反映女性、喚醒愚昧文眾的文章不少,可是都是識字的男女在看,他們各種剖析各種贊揚,卻忘了能讀報的這批人思想大部分都是沒有問題的,文章只是反映了時代特征和啟迪一小部分人,根本不會被那批思想愚昧的女子看到。
這些不識字的女子看不到,那寫了,根本就達不到教化那些女子的目的,或許能在文壇上留下美名,被后世夸喚醒民眾,啟發民智,但不是她目前最想做的。
所以,她要寫的,是下里巴人
不能寫得太正統,辭藻無需華麗,文法不必典雅,也不必直白地剖析自我、反抗制度。
此外很多女子不識字,對國家大事也不感興趣,所以這篇除了偏向流行、低俗,語言盡量口語化,還得是女子們感興趣的題材。
蕭遙認真回憶了一下四鳳和大姨太三姨太平時說的話,發現她們的終極思想都是希望她和大姐能再嫁個好男人,而她們平時外出跟人八卦回來,談的也是哪家女子嫁得好,哪家女子嫁得差些。
這就有點難辦了,蕭遙托著腮糾結。
不過她很快做了決定,那就寫類似才子佳人女子嫁個好夫婿,或者寫后宅女子爭寵最終獲得勝利的。她是有目的的,想做的就是喚醒那一部分女人的思想,因此下了決定之后,毫無心理負擔。
大不了,她另開一個號,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好了。
做好決定之后,蕭遙把心中的糾結都放到一邊,認真地寫了起來。
她先寫后院爭霸那篇文,提前寫人設,正妻并七位小妾。
正妻出身極好,出自大戶人家,祖父是前清高官,帶著大批嫁妝加進來,一進門就將內宅的權利拿在手中,生有兩子一女。大姨娘為大丫鬟開臉晉身,生了兒子被抬了做姨娘,共生一子一女。二姨娘是外出游玩時遇見的小家碧玉,因出身干凈,進門也是姨娘,生有兩個女子,很快失寵了。三姨娘四姨娘出身和二姨娘差不多,五姨娘是個風流婉轉的戲子,很懂男人的心理,所以十分受寵,六姨娘是上司的庶女,也很有地位,七姨娘可不得了,每一處都長在這家老爺的審美上,是老爺的真愛和掌心寵。
故事的主角是原配嫡妻暢夢小姐,她天真善良,斷文識字,師從某畫家,畫得一手好畫,待人接物管家理事都很有手腕。
一開始,是暢夢與老爺大婚。兩人在新婚之夜一見鐘情,有共同話題,又正值新婚燕爾,很是恩愛。大姨娘彼時還是個通房丫頭,被暢夢夫人壓得幾乎沒地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