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打斷他,“住口罷,這半點不低俗,反而十分引人入勝”說完又道,“你來茶館,無非是消磨時間,聽凡塵俗事,是也不是都是俗事,你還能高貴些不成”
說話間,把報紙拍了過去,“你看看罷,看是不是真低俗”
后進來那人聽了,又見旁邊七八個好友都點頭附和,心中好奇,便低頭看了起來。
看完拍案叫絕“雖然寫的是小事,可令人讀來不覺得低俗,反而有種別樣的美好。若我年少時,也曾這般念書,也識得一個如青萍這般既有才華又天真可愛的女子,這一生也不算白活了。”
而一些大學生買了報紙回去,是想看60年后華國是什么樣子的,讀完之后,也像茶館那些茶客一般,渾然忘了自己買這份報紙的初衷,竟沉迷其中,心中不由自主地把青萍當成自己的繆斯女神。
也有女學生買了報紙的,讀完滿心向往,很希望自己也能結識一個如蕭顯那般才華橫溢的年輕人。
感慨完,迫切想與人分享,于是忙將報紙給好友看,結果一傳十十傳百,許多女子都看了故事,并神往不已。
只是這樣的書,家長是不許看的,因此少男少女們剪下來夾在書里,拿回家悄悄地回味,并等待明天的到來。
卻不想,一些家長也看了這故事,因怕帶壞了孩子故不肯給孩子看,偷偷塞床頭里,只夫妻二人細看。
蕭遙收到明日報的信,說愿給千字5元的價格連載她的,等后期報社經濟寬松,定會給她漲價的,問她是否同意刊登。
她沒聽過明日報,特意叫幫傭的阿姨買一份回來,見上頭刊登的內容五花八門,還未曾形成風格,但特別低俗的黃色讀物是沒有的,偶爾還會轉載幾篇大家之作,所以讓蕭芳幫忙回信,同意刊登。
因想知道這賣得如何,她特意叫蕭芳留意。
等從蕭芳的口中得知,報社以“預測60年后之奇書并纏綿悱惻愛情故事”為賣點時,愣了愣。
她當時寫時,對60年后的世情不曾多在意,下意識便覺得是那般樣子的。
如今看到專門的宣傳賣點,才驚覺,這原來竟可以當成賣點的。
蕭芳興致勃勃,“我當時看了也想問你的,只是被故事傷透了心忘了。蕭遙,你當真覺得,60年后是那樣的么你覺得,那時我們穿什么衣服這世上還要不要女教師”
蕭遙笑道,“怎么不要自然是要的。至于衣服,應該多種多樣的罷。有注重美觀性的,有注重方便悠閑的,看個人喜歡,想怎么穿便怎么穿。”
“真好。”蕭芳感慨,“我喜歡穿繡花的襖裙,喜歡扎長辮子或在頭上戴首飾戴花,可有同學說這是封建的打扮,不是大學生該有的打扮,叫我絕不能穿。”
蕭遙想了想說道,“會過去的。”
又過幾天,蕭遙便拿著聘書,進入大學任教。
她目前雖然沒有研究上的成就,但有出名的與散文,尤其是反哺與后宅贏家兩篇,影響力巨大,又曾留學美國,成績優異,所以在大學任教,沒有任何教授質疑。
即使在報紙上與她論戰過如今又同一個辦公室的陳先生,也沒有說什么。
而學校的學生們,得知她來任教,一個個都很激動,當即選她的課,涌去她的課堂。
鄭太太特意跟王編輯打聽明日報的銷量,想知道蕭遙那賣得如何,可惜王編輯并不知道,給不了她理想中的答案。
鄭太太并不灰心,回頭就利用自己的人脈去打聽,得知也就1000份左右的銷量,笑了一上午。
吃完飯,鄭太太差人去買了明日報回來,打算仔細研究,到時有理有據帶大名地評論逍遙客自甘墮落